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異同OPEN講〉「天然同」世代 即將到來

2017/10/30 06:00

文/蔣明白

一場演唱會所引發的「台大校園事件」,使得統獨議題再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只是,我要談的並不是複雜的政治現實,而是面對所謂的「天然獨」現象,是否也預告著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天然同」?

最近,台灣某知名雜誌以「世代價值觀」為主題,進行了一項萬人大調查,之後還特別將30~39歲的「35世代」列為分析重點,結果顯示:1.有高達7成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沒有合適對象,單身也沒什麼不好」;2.有將近5成的受訪者認為,成功的標準是「擁有安排自己時間的自由」。

事實上,介於30~39歲的年輕人,正是「解嚴後的新一代、教改第一代、受網路影響的第一代」,因此,他們的「價值觀」的確會有著世代差異;而同樣的,「35世代」的同志當然也會有更先進的自我認同,像是,如果連異性戀子女都不想婚、不願意生孩子,那同性戀子女幹嘛要有「傳宗接代」的壓力呢?或是,如果「擁有安排自己時間的自由」是重要的,那麼,「擁有決定自己性傾向的自由」,當然更是自信的展示。

今年7月,台北市長柯文哲曾經提出了「兩岸一家親」的說法;記得當時就有同事不以為然地說道:「現在的年輕人多半都去過日本、韓國、東南亞甚至是歐洲,可是他們卻沒踏上過中國一步,而且可能連一個中國朋友都不認識,這樣要怎麼『一家親』啊?難怪年輕人一個個都成了『天然獨』。」

因此,當社會大眾已經能漸漸接受「天然獨」的現象時,那些恐同人士或許也應該盡早做好面對「天然同」的心理建設。

(同性戀有哪些難言之隱?異性戀父母又該如何試著理解同志子女?透過gayproudly@hotmail.com此一平台,歡迎異性戀和同性戀,一同公開講明白!)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