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謝謝你們〉為了早療 移居東部

2017/08/08 06:00

文/007媽媽

1年多前為及時早療,原居北部的我們帶著有自閉症的3歲孩子移居東部。親友紛詢問:「東部早療?北部的呢?」

北部醫院評估後,才知道要排隊等待1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才有上治療課的可能,故建議前往私人治療所。身為家庭主婦的我,自知負擔不起需自費的治療所,家中唯一收入為任職基層公務員的先生,加上房貸壓力,我們謹慎考慮未來的生活品質後,選擇東部。

有人問我:「東部早療,專業嗎?」

是的,超專業。孩子的治療師群,是夥伴,更是好友。其實,東部並不比西部輕鬆,每半小時接一個個案,結束後又得接下個個案,常常又必須回應前一個案家長的問題,導致下個個案等待不耐而被「客訴」,連上個洗手間、喝一口水的時間也沒有。這事親眼所見、天天發生。

有家長問我:「如何選擇治療師?」

不是我選擇治療師,是我選擇向他們學習。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就是早療的主心骨,對我來說,早療不只是治療師的事,更是個案家庭的事,所以向治療師學習,其中包含語言、職能、藝術、音樂治療──自己的早療,自己做,而他們總是以開放的態度與我討論、給具體建議,我總是滿載而歸。

也許有人會以為我的治療師好輕鬆,給我一堆作業就好了。不,他們一點都不輕鬆,像我這樣有備而來、自行閱讀的案母(個案母親),他們必得審慎回答我的提問,當我對他們的回應有所質疑,他們也會多找資料,來提供我其他的做法或思考方向。而且他們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

早療融入家庭生活,是團隊合作,是彼此打氣,如同東部濃濃人情味,這已非單純帶孩子去上治療課而已。

目前我正等待著特教所的忙碌生活,在踏進校園之前,感謝東部治療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