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孩子愛頂嘴 大人先息怒

2017/05/21 06:00

圖/沒有方的琁

不少家長反應,孩子總是愛頂嘴,親子關係搞到很緊張,你們的心聲我們聽到,且來瞧瞧其他家長如何化險為夷……

圖/沒有方的琁

〈高度拉高〉自我反思 孩子有樣學樣?

文/Toby(新北市)

以前我也常為孩子的頂嘴生氣。偶然間看到一句話:生氣是自己的修養不好。於是我開始思考:當面對孩子的頂嘴時,是否有生氣以外的選擇來應對?另一方面,當創意與想法被頂嘴這個詞彙包裝時,是否添加了做父母的我們,自以為是的偏見?

於是,現在當我遇到孩子頂嘴的狀況時,我會先分辨孩子的意見屬於哪種,如果是創意,就一起討論意見相佐的內容;如果只是反對,我偏向理性分析,若孩子依然故我,後果自己承擔。

當孩子對於父母的關心,所做出的反應是生氣、頂嘴或為反對而反對時,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是否曾幾何時,我們也因為堅持自己的立場,而與對方你一言我一語呢?尤其是夫妻關係,當與另一半意見相佐的時候,我們如何回應與面對?甚至我們在面對自己長輩的同時,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我相信,當我們與他人立場不同時,如果我們能學會閉嘴,甚至更進一步,思考如何不帶情緒、理性地說出自己的立場,我相信不用教孩子閉嘴,他們自然就會。

〈別硬碰硬〉以同理心取得認同

文/心惠(彰化縣)

在小學任教多年,對於孩子愛「頂嘴」,可謂經驗豐富。經長期觀察發現,愛頂嘴的小孩普遍聰明、有想法。

因為每日要處理大大小小的「頂嘴」事件,幾經思考,發現採用「軟回應」,效果不錯。

所謂「軟回應」,說穿了就是以同理心處之,先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想,跟孩子講道理,讓他們明白事情的是與非;尤其,事後更要私下與「頂嘴」的孩子進行溝通,取得他們的認同。

雖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全盤接受,但讓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表達想法,但也要懂得尊重別人。如此的處理方式,至少不會造成雙方劍拔弩張,也能平息孩子的「反抗心」,讓孩子知道事情可以透過公開說清楚,找出折衷的方式解決,也就是不要讓孩子感到他們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但要注意表達的同時,要懂得尊重別人,維持禮貌。

找出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讓他們從愛「頂嘴」變成富有同理心,而自動「閉嘴」,這樣家長與孩子的相處將可更加溫馨而親近。

〈放下情緒〉別為溝通貼標籤

文/葉小姐(新北市)

對於教育孩子,我總期許自己,別用父母的身分,壓抑孩子自我表達的權利。

在這樣的教育原則下,我家孩子確實比同輩懂得「講道理」,只是我有時也會被搞到想要動怒,制止孩子頂嘴,要回媽媽的主導權。但經過先生提醒,大人會認為孩子在「頂嘴」,是因為預設立場大人才是對的,但孩子本來就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需要做的是傾聽,和適時導正無禮、不尊重對方的表達方式。

因此,我提醒自己不要擅自將孩子的意見表達,貼上「頂嘴」的標籤,當孩子願意把感受說出來,父母應該開心親子溝通的順暢,但當孩子表達的口氣不佳,或失去應有的尊重,讓大人覺得不舒服,我也會第一時間提醒他要注意應有的禮貌,否則便立刻停止對話,等到他覺得可以好好說話時,再和爸媽溝通。

當我專注在他表達的方式以及想表達的意見,對話一旦少了情緒的介入,孩子便願意主動坦誠地與大人分享他的想法和意見,親子關係自然更為親密,形成良善的循環。

〈別管太多〉不多囉嗦 孩子靠過來

文/芬園(高雄市)

女兒上高中後可能壓力大,一些關心的小叮嚀,總回答:「你們好煩。」有時商量一件事最後卻變成冷戰,我覺得她態度不好。最近朋友也因為親子關係跌到谷底,孩子索性不回家,逢人便大談苦水。讓我省思親子間的溝通與互動,轉換角色了解孩子想些什麼。

老子《道德經》說:「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就順應自然,不多囉嗦。以前叫吃飯、洗澡總是催了又叫,現在說一次。說要買球鞋,在合理範圍內給錢自己買。出門逛街,問地點、回來時間、跟誰,其他不問。

當我把一切簡單後,反而有更多時間用在自己身上,例如做甜點、看書、看電影。那天女兒還問我:「蛋塔怎麼做?」當孩子主動來問時,我發覺溝通是良好的,樂於交換彼此的想法。我在想,有天她終究不在身邊,何不從現在開始,就當她是離家遠地讀書,一些生活上的總總,讓她自理與決定。這樣做後,我們之間摩擦變少,她的臭臉變成笑臉。

〈選擇再說〉暫時離席 彼此冷靜

文/ching(雲林縣)

孩子長大了,面對我們給予的建議,通常是充耳不聞,還會嫌我們嘮叨,有時候念個兩句,頭也不回就離席,就這麼拋下我們面面相覷、不知所措。

後來發現,孩子面對我們給予的建議不能全盤接受,但如果繼續討論下去,可能就會引發爭吵,所以女兒選擇離席,以保持大家的理性,等時間緩和氣氛,再進行第二輪討論。

有了女兒的離席經驗,我也學會了遇到溝通不良時選擇離席,讓討論與頂嘴就此打住,等待大家都心平氣和時再說。很明顯,女兒面對我們的離席,她也能了解到留在座位上的人有不被尊重的感受,就不會動不動選擇離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雖然幾次的溝通還是會有爭議,但大家都能在「一家人」的心態下,尋求一個溝通管道解決遇到的問題,倒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選擇「再說」的方式,讓彼此都能再退一步想想,是我們家終結爭吵的最佳妙方。

〈說話技巧〉以我開頭 減少指責你

文/張可微(嘉義縣)

「你整天玩電腦,書都不用念了。」「不准再玩了。」聽起來再平常不過的話,卻很容易引起親子衝突。

深呼吸,先同理,再說明:增加「我」開頭,減少指責「你」。

以「你」開頭的句子,並不會讓孩子感受到關心,縱使語氣溫和,聽起來仍有指責的味道,即使知道對方是關心,也會拿起盾牌來抵抗對方的質問。關心孩子不難:先說出孩子的心情,再說明你的擔心、說出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你我主詞換個順序,就會有不同的效果。

可以這麼說:「我知道你很想繼續玩電腦(同理),但我很擔心這樣會影響你的課業,所以我希望你多花些心力在課業上,減少玩電腦的時間(說明)。」以我當開頭,同理孩子想玩電腦的心情,堅定地說出你的想法。縱使孩子會感到不開心,你也會有情緒,但你的同理與回應,會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們的關愛,你懂他們的心情。

孩子並非愛頂嘴,在與他們對話時,深呼吸穩定情緒,減少批評,多些同理與耐心,會讓孩子知道父母懂他們的感受。多練習同理對話,親子衝突會慢慢改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