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徵文大拼盤〉長者好風範 好棒棒

2016/11/20 06:00

圖/swawa.com

想要老來變成一寶,也必須有所覺悟,千萬別依老賣老,才更能得到後輩的敬重……

圖/swawa.com

〈沉靜好脾氣〉太極人生 以柔克剛

文/陽光夾腳拖(高雄市)

爸爸在我高中時,因金融風暴來襲,被強迫退休。但爸爸說,其實工作環境充斥著化學藥劑,提早退休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他總是會想到事情的另一面。

我想這和他長期練氣功與太極拳有關係。一日,我和媽媽吵得不可開交,我們兩個的脾氣都很硬,誰也不讓誰。爸爸對我說:「當媽媽的脾氣像一個直拳朝你過來,如果你也打出直拳,那你們會兩敗俱傷,但當媽媽打來時,你先閃一邊,躲過直拳後,再出招,就不會傷了媽媽的心,還有機會能好好溝通。要懂得以柔克剛。」後來不管與誰起了爭執,我都會記起這句話。

如今爸爸打太極拳已超過20年,他每天都不偷懶,一早就到公園,澆澆水、掃掃地,打太極拳,久而久之,開始有一些人跟著一起學,他說:「我喜歡和大家一起打太極,比起自己打,彼此還能教學相長,樂趣無窮。」看著清晨陽光點點落在草地上,一群練太極的身影、爸爸念口訣的聲音在公園迴盪,這是我心中最美麗的風景。

〈享受獨處〉一個人旅行 怡然自得

文/李淑娟(台北市)

快70歲的她穿著風衣、包著頭巾、戴著墨鏡、化著得宜的妝,在下雨的倫敦市區觀光巴士頂層,聚精會神地拍著街景。過了4年我依然記得她的身影,這是我老後的標竿。

每天在台北城走來走去,邁入中年的我,情不自禁觀察著各式各樣的女性,特別是比我年長的阿姐、阿姨。前面人生累積的生活閱歷,自然而然會散發在她們的衣著談吐、待人接物裡,只要用心觀察,生命是一本被風吹撫著、偶爾自動翻頁的書本,只待有心人細讀。

但是就算金錢不虞匱乏,許多人都活在窄小的人際關係之中,關心或抱怨的,多半是生活半徑一公尺內的事物,就算是旅行,呼朋喚友、成群結隊,有安全的顧慮,有作伴的歡樂,也有尋求他人認同的意識。來自西班牙、在倫敦拍照的阿姨不同,她用獨立的眼光看著異國的景色,在完全不用顧忌他人的熟齡,雖然沒有閨蜜,卻也留住自我的角度、沉靜地觀察。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她在世界的另一端實踐了東方百歲女性作家楊絳的想法;我在台北的平價素食食堂,望著一群阿嬤級的女性,爭論著先來後到,其實入座用餐時間不差5分鐘的順序,心想:不管活到幾歲,都要繼續做自己,有緣就作伴,形單影隻就思考:老了就要這樣。

〈活著就要動〉歡喜做甘願受 晚輩也感恩

文/焦焦(新北市)

我的公公已經60多歲,但外表看起來大概只有50歲,身材結實而且行動矯捷,平常話雖不多,但從沒聽他抱怨、計較或生氣,他的名言就是「我的身體健康,就是兒女最大的福氣」。

公公對於維持身體健康有他的一套理論,登山、走路和泡溫泉是他平日最大的嗜好,家中大小家事也都難不了他,他總是默默地幫忙洗碗、洗衣晾衣、倒垃圾,從沒一句抱怨子女的話,他總是說:「做家事也是一種運動,要活就要動。」

正因為抱著「歡喜做甘願受」的心態,公公從不像婆婆成天將她為子女的付出有多少掛在嘴上,而那些看似在服侍晚輩的勞動,出發點其實是為了自己身體健康著想。

相較於愛抱怨也常有病痛的婆婆,讓我更加確定一件事,不必等到老,從現在開始就要向公公的健康哲學看齊,善待自己的首要之務就是保持健康,不但要活就要動,凡事換個角度正面思考,生活就能歡喜無怨言,自然也能換來晚輩的敬重和感恩,當個有尊嚴的快樂長輩。

〈不依賴晚輩〉能捨能得 做自己

文/南峽(高雄市)

我的婆婆不是一個傳統的婆婆。原本以為生了小孩之後,婆婆不會幫我們帶小孩的,沒想到婆婆竟主動跟我們說,她可以幫忙帶,但前提是星期一她要到功德會去值勤、星期四她要到醫院去當義工,這兩天她沒辦法帶。

雖然聽起來有點小麻煩,但是起碼有3天,我們不必在家裡、工作地和保母家來回奔波,已經讓我們很感恩了。

一直與我們同住的婆婆,在孩子陸續上學後,不用再照顧孫子了,竟跟我們說,她要搬去跟未婚的小姑同住。雖然很捨不得,但是我知道婆婆不想成為我們的牽絆。

不用照顧孫子的日子,婆婆的生活過得更充實有意義,真的是完全從心所欲了。婆婆走訪很多慈善機構,該捐錢就捐錢、該出力就出力。雖然年近80,但是身體硬朗,完全看不出老態。

我想老了就是要這樣,能夠在兒女需要幫忙時伸出援手;當不需幫忙時,就勇於做自己,能捨能得做自己。

〈對抗病魔〉對生命熱情 永保活力

文/陳玉蓮(桃園縣)

母親兩個月前因中風導致右側手腳癱軟且生活無法自理,只能由我和父親輪流看護,愛面子的她原先婉拒外人探訪,直至一位佛學會友鄭媽媽前來關切後,才讓自怨自艾的母親重燃希望。年滿70且較母親年長的鄭媽媽,堪稱銀髮族的樂活典範。

鄭媽媽其實多年前才因罹癌失去器官,甚至因中風、糖尿病等服用多種藥物;在其年輕時丈夫因病過世,待子女成家立業後即獨自生活迄今。擁有宗教信仰的她,總是不斷鼓勵與她同受病業苦的會員;飲食生活極簡的她,有其崇拜的偶像,所以會與其他年輕人一同追星,她說將自己凍齡在60歲,慶幸自己能參加活動,也不認為自己是病人。

就在強盛的生命力與為他人付出的過程中,鄭媽媽的病竟不藥而癒。在醫生告知只需定期追蹤的情況下,鮮少人知道鄭媽媽的病歷與挑戰,因此她以過來人的經驗鼓勵母親,飲食的控制與運動才是復原的不二法門。而我也深信奇蹟在於自己的永不放棄,老了就要像鄭媽媽一樣,心靈永保年輕,每天充滿活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