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叫凱歌歸 原本是餐廳名稱
〔特派記者王寓中/波士頓報導〕隨著中央黨部大樓出售定案,國民黨中央遷出中央黨部大樓,已進入倒數計時,就在分離前夕,大樓的前塵往事,歷史考證終於完成,無奈真相大白之際,卻也是國民黨和這棟大樓說再見之時。
老一輩的國民黨員,至今寄給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信,信封上的地址,不寫中央黨部大樓,而是「凱歌歸」;光復後,中央黨部遷台,政府指撥黨部辦公處所在,就是台北市中山南路十一號的「凱歌歸」。
包括中央黨史館在內的許多老黨員都認為,「凱歌歸」是日據時期留下來的場所,一度還和光復前的日軍軍官招待所劃上等號,但進一步考證後,黨史館日前終於還原歷史,原來「凱歌歸」的名稱是在光復後才有;且此命名根本沒有什麼歡迎凱旋歸國的特殊意涵,「它」只是一間餐廳的名稱,是川菜風味的「凱歌歸餐廳」。
中央黨部大樓在八十三年改建前,包括前棟三層樓與後棟四層樓,前棟建於一九○五年,後棟建於民國五十六年。
黨部所在地,日據時代是日本赤十字社(即紅十字會)台灣支部所在,後期確曾作為軍官招待所,正確名稱是「水交社」。赤十字社台灣支部於一九○四年設置,會長是由日本天皇的皇后擔任,相對於代表天皇的「總督府」、也就是現在的總統府(落成於一九一九年),台灣支部係採皇后建築表徵,有「陰陽調和」意涵。
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台灣光復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長官公署自行營業開設了「凱歌歸」餐廳,是當時台北頂級的宴客場所。二二八事件時,曾是新聞人員的避難所,三十八年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成立,將餐廳撥充為公署台北招待所並設立政治部,同年十二月,國民黨中央黨部遷台,政府才將招待所指撥作為黨部辦公處所,名稱仍叫「凱歌歸」。
中常委質疑未獲徵詢 中常會成橡皮圖章
〔記者黃維助、李明賢/台北報導〕國民黨中央黨部大樓出售案已成定局,但部分中常委與黨籍立委卻質疑,中常會事前未獲徵詢,事後也未被告知,中常會已淪為馬主席的橡皮圖章。而對秘書長詹春柏證實資金所得將支付黨工退休金,工會理事長劉建崧則說「錢拿到才算數」,呼籲黨中央說話算話。
據指出,根據國民黨工會與黨中央協調結果,黨工退職金分四階段發放,四百多名退職黨工約需二十三億多元,其中第一期退職金照勞基法規定,須於三月底前發放,已有基層黨工揚言,若國民黨跳票,不排除訴諸法律。
兼任中常委的立委洪玉欽則指出,黨產處理案本來就是黨內的重大決策,依黨章規定,中常會是黨的決策機制,上次的國發院土地出售案,即未經中常會討論,這次也是一樣,希望黨中央處理黨產時,能回歸正常決策機制。
立委廖婉汝也指出,對於是否應將這棟大樓賣掉,黨內還是有反對意見,加上大家不清楚黨產出售後的財務狀況,為免引發不必要的問題,黨產處理等重大決策事項,應透過中常會討論為宜。
部分資深中常委質疑指出,中常會已沒有決策功能,馬英九接任黨主席後,另設一個「中山會報」,重大決策都是在中山會報討論,形同是太上中常會,中常會已變成橡皮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