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星期專論》在被禁錮的年代:報禁解除二十週年的省思

    2008/01/06 06:00

    以「民主開門,自由風吹」為主題,台灣民主紀念館在二○○八年元旦舉行開幕式,並開放民眾參觀。在坐落著蔣介石巨大銅像的大廳之中,風箏創作者黃景楨創作的各式風箏,嘉年華一般表現出歡樂與喜悅的動感;銅像前高懸的蘭嶼達悟族拼板小舟,則傳遞具有南島文化的海洋氣息,襯映出舟船背後獨裁者銅像的嚴峻冷酷。從「中正紀念堂」到「台灣民主紀念館」,從「大中至正」牌匾更換題字為「自由廣場」,從一九八○年該館落成至今,二十八年過去,獨裁強人的法西斯統治烏雲才剛被撥開,自由風吹的時代才剛要開始。

    在同一時間,由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主辦的「報禁解除二十週年特展」,也在一樓的二展廳展出。展場以「禁錮的年代」、「衝撞的年代」、「消失的報紙」、「自主的力量」、「記者的故事」及「媒體下一步」等六個主題單元,展示了報禁時期與解禁後台灣報業發展的文書、攝影圖片及報業影像。從二二八事件死亡或失蹤的報業工作者、白色恐怖年代被槍決與被囚禁的新聞人,到黨外雜誌的衝撞新聞檢查、獨立報業的為人民發聲,以至於新報的創辦、到多家報社的關門。透過史料文獻,戰後台灣報業的滄桑,逐一攤在參觀者眼前。這是繼去年國家圖書館展出戒嚴時期禁書展之後,又一項還原戒嚴年代被禁錮的台灣的歷史見證。

    報禁期 人民如被捆縛的鉛字

    應策展單位之邀,報禁時期曾在《自立晚報》服務的我特別為這項展覽寫了題名為「禁」的詩作,並於開幕現場朗讀。詩的第一段:「彷彿一起捆縛的鉛字/我們曾經被緊緊捆縛/在不准思想的框架之內/舌頭和言語/一併遭到捆縛/且不可/逃離天地之間」,寫的就是報禁時期台灣人民猶如鉛字一般被捆縛在強人統治下的無奈,無法自主思想、自由言論的苦境;而當時使用鉛字排版的報紙當然更是和鉛字盤一樣,在嚴密檢肅下,難以發揮媒體監督政府、為民喉舌的天職。

    無數新聞人犧牲 換得自由

    寫作這首詩時,我的腦海浮現的,是那些在戒嚴年代辦報,因為主張言論自由、要求政黨政治、批判獨裁政權及其領導人,而遭槍決、失蹤、下獄命運的新聞前賢。他們在被禁錮的年代,沒有黨派、省籍之分,秉持新聞記者信條,為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和民主政治向獨裁者發聲,結果遭到黨政軍特制裁,身家性命與人生遠景化為烏有;他們在被禁錮的年代,橫眉冷對獨夫,衝撞思想與言論牢籠,要求一個自由廣場、民主天空而遭橫禍。在那樣一個以白為黑、以黑為白的年代,若非他們的堅持和犧牲,怎能換來解嚴以及民主自由。他們先於黨外、先於戰後台灣的政治人物,但他們的名字,多數不為享受充分表意言論自由的我們所知。課本看不到他們、書店沒有他們,就是新聞史也鮮少提及他們,這些曾經努力打開戒嚴牢籠的新聞人,也不為今天的新聞工作者所熟知。歷史的斷層、集體記憶的空白,恐怕也是當代台灣媒體認同錯亂的主因。在報禁解除滿二十週年的今天,回頭檢視戒嚴時期台灣報人爭取新聞自由的斑斑血跡,做為一種洗滌、反省,進而策勵新聞人追隨典範,為台灣人民發聲,不向違反人民意願的強權低頭。這場展覽的主要意義,厥在於此。

    對台灣社會來說,深刻了解戒嚴時期獨裁者箝制媒體的本質,則有助於建立基於歷史共識的社會和諧。戒嚴年代的媒體,絕大多數由國民黨黨國機器控制,少數獨立報紙和報人動輒得咎,導致社會公理、正義、是非對錯無法彰顯,因此成就了強人獨裁統治,使獨裁者能夠通過媒體掌控一元的意識形態,灌輸舊式中國威權思想和皇權崇拜,進而奴役人民,供他驅使,向他下跪,視他為「民族救星」、「世界偉人」,放棄國家主人天賦主權。在無分藍綠都高喊民主自由的今天,回頭打開戒嚴年代、報禁時期千篇一律頌揚「偉大領袖」的泛黃報紙,用今天的腦袋去想像那個一切都被禁錮的年代,那個嘴舌不能隨意出聲的年代,應該可以讓我們及早掙脫獨裁者的意識形態捆縛,成為自由人,接受並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及其選擇,包括即將進行的公民投票。

    多元媒體生態 得來不易

    這場報禁解除二十週年特展,透過當年的報紙史料呈現,讓我們了解今天百花齊放的媒體生態和民主體制得來不易;也讓我們得以省思,是要繼續擁抱獨裁者及其殘餘的威權思維,造就新的獨裁政權,使民主台灣再度淪為集體捆縛的奴役之邦?或者解除捆縛,深化自由民主,邁向一個由兩千三百萬人自主決定的國家之路。

    (作者向陽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關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