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反納骨塔 竹北里長候選人率領鄉親陳情、抗議

    竹北市公所主秘張錦河(左)從大義里長候選人曾台安(右)手中接下反蓋納骨塔的陳情書。(記者黃美珠攝)

    竹北市公所主秘張錦河(左)從大義里長候選人曾台安(右)手中接下反蓋納骨塔的陳情書。(記者黃美珠攝)

    2018/11/20 11:13

    [記者黃美珠/竹北報導]新竹縣竹北市鳳岡、大義等反對竹北市公所重啟核定後停擺10年、在鳳岡地區第6公墓設立納骨塔,今天早上,在大義里長候選人曾台安帶領下到竹北市公所前抗議,且遞交陳情書,要求公所立刻停止整個新建計畫,且重啟環評會議。

    竹北市公所主任秘書張錦河說,本案早在20幾年前就已經選址選定,當初通過環評獲得核定後因故停擺,但隨著竹北市人口不斷增長,竹北市民有實際納骨塔的需求,所以才會重新送審環差,今年通過後還在規劃當中。

    張錦河直言,現在正值選舉期間,他只能建議未來當選的下屆竹北市長跟鄉親加強溝通,但無法具體承諾溝通的期程。

    至於新豐鄉親的權益?張錦河說,既然是鄰近納骨塔的鄉鎮,竹北歡迎新豐鄉親也來使用。

    今天的抗議也吸引來無黨籍新豐鄉長候選人姜政焜到場關切,他私下表示,只要他當選,ㄧ定會爲新豐鄉民的權益發聲,跟竹北市長坐下來談。

    帶頭抗議的曾台安說,新竹縣公私立納骨塔供需狀況質疑這個設施的必要性,有從納骨塔預定的周邊交通,計畫點位於被昔日「淡水廳誌」列為全淡8景之1的鳳崎步道入口處,基地潛藏有順向坡、惡地、土石流、落石及棄土等地質災害,以及目前要執行的計畫不符原核定內容等提出質疑。

    他另點出,竹北市公所以先興建納骨塔為主,周邊道路交通規劃為次。這種方式將帶來計畫點周邊交通上的混亂。因為納骨塔基地位於山坡地,以竹北市大義里為邊界,與新豐鄉相鄰,竹北方向前往預定地為上坡的單向道路,以致未來主要將從新豐端進入,但卻沒有新豐鄉的同意。

    而從計畫報告書的環境概述中可以看到,對這個計畫點所鄰近的都市計畫區的描述,講的都是竹北市這一邊的,但事實上,距離基地北側直線四百公尺處,卻集居有近4000名新豐鄉坪頂的住戶。

    市公所環差分析只以境內的都市計畫區作評估,從未考慮要與最鄰近基地的新豐鄉坪頂重劃區、其他數個新豐鄉人口密度眾多的重劃區溝通,就是基地的南駁計畫、道路及土地整治計畫也沒有跟居民溝通。

    他說,反對者認為市公所用非常不完備的環境差異分析報告,在今年8月20日的新竹縣政府2018年第5次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中,草率通過環評,所以他們要求市公所傾聽民意、重啟環評後,另外要做到下列3點:重新評估10萬罐納骨塔興建工程的必要性。審慎評估興建的土地位置,考量該土地區域內及之周邊環境所能負荷的納骨塔數量。以及周邊配套措施包括:道路拓寬、土地徵收以及建設臨時納骨塔妥善安置先人等需先完善,再談本案是否需要興建。

    1名中國籍外配也在抗議之列,她說相較中國,台灣的民主、民眾可以充分發言是她最欣賞、傾慕的,她很愛台灣。但是就納骨塔案,竹北市公所怎麼會在公部門投資打造「鳳崎步道」後,沒跟居民充分溝通就要蓋?這讓她很不能接受。

    圖中戴口罩的中國籍台灣媳婦說,台灣的民主是她所傾慕的,但在鳳岡納骨塔新建案中卻看不到政府民主溝通的作爲。(記者黃美珠攝)

    圖中戴口罩的中國籍台灣媳婦說,台灣的民主是她所傾慕的,但在鳳岡納骨塔新建案中卻看不到政府民主溝通的作爲。(記者黃美珠攝)

    反納骨塔案的竹北大義里等鄉親,今天早上到竹北市公所前拉白布條抗議,表達誓死反對、保護鳳崎步道到底的決心。(記者黃美珠攝)

    反納骨塔案的竹北大義里等鄉親,今天早上到竹北市公所前拉白布條抗議,表達誓死反對、保護鳳崎步道到底的決心。(記者黃美珠攝)

    反納骨塔案的竹北大義里等鄉親,今天早上到竹北市公所前拉白布條抗議,表達誓死反對、保護鳳崎步道到底的決心。(記者黃美珠攝)

    反納骨塔案的竹北大義里等鄉親,今天早上到竹北市公所前拉白布條抗議,表達誓死反對、保護鳳崎步道到底的決心。(記者黃美珠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關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