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生南北路 師大教授:底是大排、非瑠公圳

    洪致文引述1939年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指出,整個水圳的體系在師大分部蟾蜍山那邊,分出往東的第一幹線與繼續往北的第二幹線,另分出一條「大安支線」。第二幹線流到台大體育館對面的九汴頭,再分出三條支線,分別是往東的第一霧裡薛支線,往北北西的第二霧裡薛支線,以及往西的第三霧裡薛支線。而靠近新生南路這邊的,基本上是霧裡薛圳。(記者曾韋禎翻攝)

    洪致文引述1939年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指出,整個水圳的體系在師大分部蟾蜍山那邊,分出往東的第一幹線與繼續往北的第二幹線,另分出一條「大安支線」。第二幹線流到台大體育館對面的九汴頭,再分出三條支線,分別是往東的第一霧裡薛支線,往北北西的第二霧裡薛支線,以及往西的第三霧裡薛支線。而靠近新生南路這邊的,基本上是霧裡薛圳。(記者曾韋禎翻攝)

    2015/12/21 09:13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19日前往屏東市參觀萬年溪整治成果時表示,正思考要如何整治台北市的瑠公圳;北市工務局說明,未來傾向重現羅斯福路的台大校門口,一路到辛亥路上的台大體育館。不過,師大地理系教授洪致文直言,新生南、北路底下的不是瑠公圳,而是日本時代所蓋的大排,戰後稱為「新生大排」。

    洪致文昨在部落格發表文章感嘆,只要選舉一到,總有人會打著韓國首爾清溪川的案例,高喊要讓新生南、北路底下的「瑠公圳」重見天日。不過,那根本就是日本時代為了台北市都市擴大計畫而開闢的「特一號」排水道。

    他解釋,在日本統治台灣後,台北盆地內的主要埤圳均統一在「公共埤圳瑠公圳組合」底下,納入最主要的上埤、下埤、雙連埤、霧裡薛圳與瑠公圳。並從1907年開始進行埤圳大改造,且在1923年改組為「瑠公水利組合」,於1928年對所有圳路及土地做進行完整的清查與地號編列。

    最後活躍的水圳,主要是西邊的霧裡薛圳與東邊的瑠公圳。他引述1939年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指出,整個水圳的體系在師大分部蟾蜍山那邊,會分出往東的第一幹線與繼續往北的第二幹線,另分出一條「大安支線」。第二幹線,流到台大體育館對面的九汴頭,再分出三條支線,分別是往東的第一霧裡薛支線,往北北西的第二霧裡薛支線,以及往西的第三霧裡薛支線。而靠近新生南路這邊的,基本上是霧裡薛圳。

    至於新生南、北路底下的大排,是日本在1932年的台北市擴大計畫中,為了防災、防洪,設計了兩條大排水路,特一號與特二號;前者為今天的新生南、北路,後者就是承德路。

    洪致文指出,日本在特一號大排邊興建特一號道路,寬47公尺達,稱為「堀川」與「堀川通」。雖然瑠公水利組合的水圳有些與大排平行,但還是分流而行。

    日本原還想規劃特二號道路,但並未完成興建。直到戰後因大稻埕常淹水,才在1966年闢設,成為寬廣40米的承德路。

    他強調,台北盆地農業開發的過程,確實有過許多埤塘與水圳,但都隨農業活動的結束而消失數十年;與其重現「偽瑠公圳」,不如思考如何從都市叢林裡找出過去的埤塘與水圳系統。

    相關連結:

    洪致文文章:

    洪致文指出,日本在1932年的台北市擴大計畫中,為了防災、防洪,設計了兩條大排水路,特一號與特二號;前者為今天的新生南、北路,後者就是承德路。(記者曾韋禎翻攝)

    洪致文指出,日本在1932年的台北市擴大計畫中,為了防災、防洪,設計了兩條大排水路,特一號與特二號;前者為今天的新生南、北路,後者就是承德路。(記者曾韋禎翻攝)

    屏東市萬年溪人行道。(資料照,記者葉永騫攝)

    屏東市萬年溪人行道。(資料照,記者葉永騫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關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