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人物速寫》原鄉行醫32年 募新車續行善

    原民醫師高揚威奉獻部落,常替行動不方便的山區居民看病。
(記者李容萍攝)

    原民醫師高揚威奉獻部落,常替行動不方便的山區居民看病。 (記者李容萍攝)

    2018/03/26 06:00

    記者李容萍/專題報導

    原住民醫師高揚威,是桃園市復興區土生土長的泰雅族人,身為公費醫學生,畢業後返鄉服務,一待就是卅二年。他在原鄉開設診所,近廿年來更從事巡迴醫療,替交通、行動不方便的山區居民看病,是復興區民公認的熱血仁醫。

    六十二歲的高揚威,家族三代都從醫,國小、國中在山區就學,高中後才外出求學。他的父親高啟順(族名哈勇.烏送)是日治時代台灣少數原住民醫師,也是復興山區第一位醫師兼衛生所主任;他的兩個女兒也穿上白袍、繼承「醫」缽,分別在北、高的醫院服務。

    家族三代從醫 高揚威曾獲奉獻獎

    公費醫師制度出身的高揚威,原本打算在高雄醫學院畢業後和其他醫師聯合在都會區開醫院,母親罹癌病逝前一句「平地不缺你一個醫師」,成為他回鄉的動力。

    復興區設籍人口一萬一千人,位於前山的衛生所只在上班時間才有看診服務,夜晚及假日形成真空,後山三里除下巴陵醫療站以外沒有醫療院所,亟需巡迴醫療服務,補足醫療真空。

    高揚威以「愛」和「被需要」為出發點,在衛生所服務期滿後,他在家鄉開設第一家私人診所,約廿年前在後山下巴陵設立醫療站,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但居住後山的老人、小孩,無法自行前往醫療站,使用成效不如預期,於是他再向中央申請「後山巡迴醫療」,到部落服務獨居長者、行動不便者。他的熱血付出,去年獲得第廿七屆醫療奉獻獎個人獎的肯定。

    長期在深山進出,難免有風險。約六年前,他和數位醫師組成的醫療團隊在後山巡診時,突遇落石意外,前方小客車當場被擊中,車內夫婦一死一傷。高揚威的兩名醫師女兒知道此事,反對他繼續後山巡診,加上團隊內三位學弟合約期滿分別開了私人診所,他原本打算跟著老爺醫療車「退休」,但前年初受衛生所力邀,又栽進到宅看診的居家照護體系。

    女兒擔心安危 他為族人仍不退休

    但車齡廿年、走過四十五萬公里蜿蜒山路的巡迴醫療車經常故障,曾發生車門掉落、後車門掀起藥品散落一地的窘境。為了診所員工安全,去年十一月他在網路flyingV募資平台以「偏遠部落醫療《讓距離不再是距離》 讓愛走更遠,巡診車募資計劃」提案,獲八百八十一人響應,二百五十萬元的目標提前達陣,台積電慈善基金會主動連絡贊助一部新車和裝設白鐵製的醫療櫃。

    網友捐逾300萬 台積電贊助新車

    高揚威於是把網友捐贈的三百一十八萬餘元拿來添購多項醫療儀器,例如:攜帶式眼底鏡,為偏遠部落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執行眼底檢查;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可急救瀕臨猝死病患;優質數位X光機和高解析度超音波,作為山區急性胸痛、肺部疾病診斷依據。嶄新的醫療巡迴車今年起印上「882」數字,載著眾人的善款和愛心,繼續深耕山區巡診趴趴走。

    「病患在哪,我就在哪。」高揚威醫師的部落行醫路,風塵僕僕地持續著。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贊助一部新的醫療車。
(記者李容萍攝)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贊助一部新的醫療車。 (記者李容萍攝)

    「882」代表贊助者的數字。
(記者李容萍攝)

    「882」代表贊助者的數字。 (記者李容萍攝)

    人物速寫小檔案

    人物速寫小檔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人物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