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偏鄉不需要聽力?

◎ 林南興

有位老師反對在會考中納入英文聽力考試,認為這不利於偏鄉與弱勢學生的成績。長年兼職外語教學的筆者覺得這樣的建議完全沒有考慮到英文是一種語言,本來就應該聽說讀寫並重,否則學習一種語言,卻聽不懂,豈不荒謬?以此標準,相信偏鄉與弱勢學生數學及國文學習資源也較少,那麼是不是會考改考加減乘除與注音符號就好?

 示意圖。 (資料照,記者黃明堂攝)

如果偏鄉弱勢學生資源不夠,政府與教育從事人員該做的是投入更多的資源,而非如一直以來的政策,將大部分的資源傾注給明星學校錦上添花。在聽不到英文廣播的偏鄉,可以用英文CD或DVD讓學生練習聽力。台灣的英美電視影集與影片幾乎都是原音播出,也可以擷取片段讓學生觀賞。這些我們在補習班領時薪的兼職老師們都會做的事情,為什麼有寒暑假退休金等福利的正職老師們不能做?甚至學校也該要求教育部補助請合格本國與外國籍的外語教師至這些學校任教。將英文聽力排除在會考之外,正如台灣一向追求的形式正義:表面上大家看起來似乎都是齊頭公平,但是卻犧牲了學生學習的意義,也將學習及考試與現實中台灣業界與學界對外文的需求完全脫鉤。

考試是模擬社會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需求,也是學習的一部分;難不成我們也要要求全世界的人都不可以說英文,以便達到公平正義嗎?在我們的出生率節節下降之時,改變台灣教育表面公平、實則資源都集中於少數菁英的現況,讓我們的孩子們人數雖少,但每個人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而且得以發展其所能,才是拯救台灣未來經濟的唯一方法。

(作者為譯者,兼職外語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