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手語翻譯 知的權利

◎ 陳立書

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市政會議之後的記者會請來「手語翻譯員」提供翻譯服務,此舉引來議員們的不滿,表示在質詢的過程中,他們不需要「手語老師」的服務,這無非是浪費公帑的行為。對於這樣的言論,我想從翻譯與溝通的角度來回應幾個看法:

 台北市長柯文哲(左)、手語翻譯員(右)。(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翻譯本身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溝通,不論是藉由口譯或者筆譯,專業譯者轉換文字及其承載的文化意涵,再用最適切的方式表達給閱聽受眾,讓他們了解兩種語言間所要傳達的訊息。

翻譯在我們的生活無所不在,小至報章雜誌、影視字幕,大至國與國間的談判、元首外賓會晤場合,都得靠翻譯人員才得以推動生活大小事。然而,這些俯拾即是的翻譯資訊,對於聽覺及語言障礙人士卻非唾手可得。此時手語翻譯便提供最直接且不費力的溝通管道,讓聽覺及語言障礙人士能了解公共事務內容,進而做出自己的決定。

手語翻譯在某個程度上就是同步翻譯,只是翻譯員將語言轉換成非語言符號傳達出去。熟知同步口譯訓練的人都明白,這是多麼不容易養成的技能,腦中的認知功能要同步處理及整合大量的資訊,再用最適切的方式表達出來。同樣的,手語翻譯也是在同步處理大量資訊,透過手語及表情讓需要翻譯服務的人能清楚明白內容,這也是相當不容易養成的能力。

資訊平權一直是文明社會追求的目標,讓所有人都站在一條平等的線上,擁有「知」的權利,進而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手語翻譯服務本來就不是提供給質詢的議員們,達到資訊平權的目標前,仍有許多歧視行為源自於無知。

但願這次事件之後,我們能踢開歧視的絆腳石,讓未來更多需要手語服務的朋友在資訊平權的路上走得更順利。

(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