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無敵戰艦」暫停航訓的省思

沱江艦沱江艦

◎ 呂禮詩

自從二○○四年田單軍艦成軍以來,海軍近十年未能有五百噸以上的作戰艦加入戰鬥序列;去年底,由民間船廠所承造的新一代飛彈巡邏艦「沱江艦」,好不容易交艦(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anLBoRmYFA),即將於今年三月成軍,未料這艘被國防部譽為「亞洲最快、火力最強的艦艇」,卻傳出因重大設計瑕疵而暫停成軍前的航行訓練。

二○一○年四月國軍歷史文物館中首度出現「迅海計畫」的構想圖,從當時的構想圖到如今的沱江艦,最大的差別在於飛彈總數的不同。構想圖中所展示的是總數八枚的雄二與雄三飛彈,但在沱江艦交艦時,已變成八枚雄二與八枚雄三飛彈的配置、還有二座魚雷發射管,甚至傳聞未來將加裝劍二海射型防空飛彈。

雖然無從得知迅海計畫原始設定的作戰需求為何,但由構想圖到交艦的改變,甚至未來的傳聞,凸顯了沱江艦猶如「穿著衣服改衣服」的造艦過程,將原本強調匿蹤的快速打擊兵力,改裝成防空、制海及反潛的「無敵戰艦」,或許這正是當下浮力不足的問題所在。

當然,原型艦的意義,本來就是為量產找出圖紙所看不見的設計瑕疵,但是以沱江艦在港內靜水環境、油水及彈藥尚未滿載下,吃水即到達載重線,顯見並非僅止於瑕疵而已;在艦體已無法變更的現實下,解決的方式似乎只剩下降低酬載一途,然而因原本穩定度相關數據皆已改變,如何設定安全合理的巡弋風力限制,在風急浪高與洋流紊亂的台灣周邊海域有效執行任務,確保艦上官兵安全,恐怕才是嚴重的挑戰。

沱江艦肩負國人高度的期待,冀望能在對岸政經優勢下的軍購困境中,走出一條「國防自主」及「國艦國造」之路,但是看來這條路在海軍高層「無敵戰艦」的迷思下,已變得崎嶇不平。更令人憂心的是:造艦技術相對容易,且國內相關經驗豐富的水面作戰艦業已如此,反觀技術複雜、經驗付之闕如,且紅區裝備不知何在的「潛艦國造」,前任高部長的「糊塗膽大說」,似乎道出了不能說的肺腑逆耳忠言。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