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誰要靠調數字壯膽?-虛胖的GDP帶動能源效率假性提升

◎ 徐光蓉

日前經濟部公布去年外銷訂單統計,全年外銷訂單增加6.7%,海外生產比率卻也持續破紀錄,去年全年52.6%、十二月的57.5%,分別創下單年度、單月新高,顯示訂單多並沒有增加國內工作機會。早在二○ ○五年主計處就改變國內生產毛額(GDP)統計方法:企業海外盈餘不必匯回,只需帳上認列,即可併入GDP計算﹔更有學者表示,如果扣除海外收益,二O一三年台灣GDP應是負成長。虛列的GDP讓台灣經濟在帳面上看似年年成長;卻無法掩蓋產業嚴重空洞化、就業機會不斷萎縮、實質薪資長期停滯的事實。

但,虛胖的GDP居然讓幾乎是「無為而治」變成「總體節能有成」或「能源消費增加減緩」。和其他國家相似,經濟部用「能源密集度」-- 生產單位GDP所需能耗,當做能源效率的指標,數值越低表示能源效率愈好。只是相關單位忘卻台灣過高的海外生產比重,以及過低的海外盈餘匯回比率;膨脹分母,能源密集度當然下降!

一九九九年,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佔製造業12.2%;之後比率一路攀升,二○一○年起製造業海外生產比重超過50%,還繼續上升;有八成以上ICT產品、六成多電機產品與超過五成精密儀器產品都在海外製造,都沒消耗台灣的能源!如果將歷年「海外生產比率」與「能源密集度」放在一起,不難發現「能源密集度」顯著下降正是「海外生產比率」大幅上升時。類似的帳面節能,也被官方用在碳密集度與電力密集度的討論!

不只GDP,二○一一年起官方改能源統計方法,石化業原料部份從工業耗能項目中移出;使得能源密集產業的能源消費,從原本佔全國的37%降為20%,「能源密集度」下降一半,持續的增加趨勢也停頓!近兩成的差額與不停上升趨勢,都被塞到毫不起眼的「非能源消費」部門;拆解能源密集產業的能源使用,似乎為轉移焦點,刻意淡化其耗能的嚴重。

在電力消費部份,法、德、日、英、美等先進國家二○一一年統計資料中,「其他」部門佔比除美國4.5%比較高以外,各國皆不到3%;工業部門用電,除德國佔四成多以外,其餘國家都不到三成。反觀臺灣,電力消費項目中獨列「電廠自用」,消耗總發電量8-10%。如果其他國家電廠耗電比率與台灣相當,絕不可能被列在不及3%的「其他」部門,但似乎也不可能佔全部工業用電的三至四成,難不成因為台灣電廠自用電力比率出奇地高?

聰明才智與有限的資源,不用於改善台灣的總體環境,反倒汲汲於調整統計方法,掩飾實際狀況的嚴重或執政者的無作為,難不成認為光調數字世界就會從黑白變成彩色?是甚麼樣的體制需要藉調數字壯膽?(作者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學術召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