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加入區域整合,不能請鬼拿藥單

馬英九擔任總統以來,不顧台灣尊嚴與利益向中國百般靠攏,與施政無能同列他最受國人詬病之處。正因如此,他有機會總要為自己的中國政策辯護,只是心態與所作所為既有偏差,所言所論自難平實而說服公眾。本週他再添新例,在論及中國政策時強調:「我方不可能將中國大陸排除在外,更不須將大陸『天使化』或『妖魔化』」;台海兩岸應儘速完成服貿、貨貿協議,讓國際社會相信我國是可信賴的貿易夥伴;中國占我出口比重在他任內從四十%降為三十九%,顯示分散市場的成果。

這一「馬氏經濟學」,充滿偏見謬論且悖離事實,反而凸顯他任內台灣人民所遭受的民生經濟痛苦,其來有自。

先說中國占我出口比重。從四十%降為三十九%,這一%之差,就統計而言,是「不顯著」或「沒有意義」。必須強調,即使這一%的下降,原因也不是「分散市場的成果」,而是兩岸產業經濟結構的質變導致量變。有如國人所熟知,當年台灣廠商大膽西進中國,龐大投資固然帶動對中國出口,但在中國「經濟崛起」,且刻意扶植自己產業之後,雙邊經貿即由互補轉為競爭,原以零組件與原物料等中間產品為主的對中國出口,難以為繼,廠商必須轉向東協「逐水草而居」,對東協出口因之增加。如此變動,馬英九以「分散兩岸貿易風險」、「積極開拓東南亞等市場」攬功,事實當然不是那麼一回事。

其次,所謂「以兩岸完成貨貿等協議向國際證明我國經貿可信賴」,也是顛倒事實與是非的一派胡言。我國自加入世貿組織(WTO)以降,致力經濟自由化、國際化腳步不停,成績見諸各種國際評比,且信守承諾,國際社會對此鮮有疑慮;但在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與加入區域經貿整合之路,有如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日前報導,遭到中國極力阻撓。這一報導突出基本事實:中國是阻礙台灣與各國洽簽FTA的最大黑手。這一事實存在已久,稍有常識者皆知,主要是中國認定FTA有主權意涵,而中國強要併吞台灣,豈容各國與我國簽署FTA? 民進黨執政,我與新加坡、紐西蘭經貿協議幾近完成,都因中國作梗而未能實現。

馬英九一向主張台灣「透過大陸走向世界」,宣稱要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為「敲門磚」,開啟加入區域整合之門。他向中國全面傾斜,自以為可讓中國鬆動。為此,馬政府不惜為反服貿的太陽花青年安了一項「各國洽簽FTA卻步」罪名,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六月在「王張會」,還因對手張志軍提出「兩岸共同研究」台灣參與區域整合之議而喜孜孜。但是,假的真不了,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公開反對台灣與馬國簽署FTA,我國與澳洲等六國的FTA也傳出遭中國阻撓之後,經濟部長杜紫軍本月才終於承認有此現實。就中國而言,孤立台灣是一貫政策,只留下「中國台北」之類屈辱性名稱的窄路供台灣選擇。馬英九從ECFA一路開空頭支票,即使「ECFA是通向與各國簽署FTA最佳途徑」已然跳票,這一騙術仍不收手。

台灣要加入區域整合,不是「請鬼拿藥單」,在ECFA的後續協議深陷中國「口袋戰術」,而是竭盡所能,加入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中國既志在併吞,台灣寄望敵國,豈有好下場?相反地,有如當年因美國協助得以加入WTO,開啟了經貿自由化與全球化大門,明春可望完成談判的TPP,正是我國邁向區域整合所應積極致力的首要工作。馬英九真要追求「歷史定位」,這才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正辦。

至於「排除中國」,或把它「妖魔化」,都只是污衊異己的馬氏慣用手法。面對野心勃勃的中國,台灣人民只是捍衛歷經奮鬥所獲致的民主、自由、人權、自主;連「台獨大老」辜寬敏都主張以「兄弟之邦」定位雙邊關係,更凸顯「排除中國」只是假議題。同樣地,台灣只有對中國心存幻想、一廂情願、粉飾太平,或「天使化」的問題;千方百計圖謀台灣的中國,不論就本質、形象或民意,都是台灣人民公敵,這是實事求是,哪來「妖魔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