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生看台灣食安風暴

◎ 胡蘇敏

來到台灣一個多月,有關台灣的感觸恐怕還是要從美食說起。

台灣的市民文化非常顯著,尤其體現在飲食習慣上。在台灣,每一個城市,甚至鄉鎮都隨處可見夜市,不同的夜市亦有其獨具的特色,從獨創小吃到特色風光不一而足。

台灣人對吃很講究,不管是夜市還是高級餐廳,從選材到加工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天然、健康、食補都深埋在每個食客的心中。而近來爆發的「黑心油」事件,無疑是一塊骯髒的石頭,打破了民眾對台灣食品安全的信仰。食品的安全問題引發不只是對本土大型企業的空前不信任,更多的是傷害了一個民族的自尊。

去台灣的小吃店點單,你會發現,這裡的店主對自家的食物有著由衷的自豪感,對食客悉心服務,對口味鹹淡也會特別提醒;食客吃完買單,店主還要問上一句合不合口味?這樣生活化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因為在酸甜苦辣鹹之外,你感受到了另一種熟悉的味道,像是來自父母長輩般的照料和關心,是的,那是有關家的味道。

台灣人似乎要在食物裡注入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每一種食物都是一個文化脈絡,印刻著關於這個民族的文化記憶。這樣你就不難理解,食安風暴為什麼鋪天蓋地地貼滿各大網站,為什麼愈演愈激烈,甚至不會因選舉而影響關注度。因為對食材的不尊重,就是對食物的褻瀆,對飲食文化的空前打擊,對民族情結的深刻傷害。

(作者就讀台灣大學社工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