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如此八股還不夠八股?

◎ 徐兆安

近日會考「作文定生死」,引起各方撻伐:家長(包括市長候選人柯文哲)認為作文評鑑充滿不確定性,造成學生的恐慌;作家張大春則認為教改如何改,仍然是鼓勵考生揣摩主流價值,壓抑本身思維,他日昨就在臉書批評心測中心所公布的範文為陳腔濫調的勵志八股。他們其實分別點出了作文考試應有的兩個要素:穩定的標準及個人創意的空間。有趣的是,做到這兩個要素均衡發展,能自我更新、歷久不衰的考試制度,不單有廣受文青/知青推崇的法國高中畢業會考哲學科考試,也有不少留美學生視為夢魘的GRE考試,更有被視為扼殺獨立思考的明清科舉八股文。

要平衡穩定性與創意空間,考題必須形成一套「典律」(canon)。典律不是一成不變的僵化教條,而是一些有普遍意義,超越個別經驗的基本問題。法國哲學考試與GRE的題目看似千變萬化,但其實都圍繞一些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的經典基本問題──決定論與個人能動性、群體與個人、全球與在地、可知與不可知、自然與人文等等。八股文常為人詬病之處,在於限制引用知識範圍於四書五經內。但在明清中國,四書五經就是一套共同的「思考語言」,透過這語言,讀書人能就一些根本的人性與社會問題──如義與利、經與權等──作跨時代的對話,而這些問題都沒有固定的答案。

典律既是容許創新,亦會帶來考試所必須的穩定性。對考生來說,典律可以儘量減少資訊不對等的問題──哲學經典與四書五經的資訊相對穩定(就算要改變,也不會在短期內急速改變),而GRE的作文題庫亦然。對評卷老師來說,典律式的命題使歷年的評卷經驗可以累積:就算每年題目內容不同,考生的觀點千變萬化,評卷時仍可以就考生對考題背後大問題的理解,以及其行文所顯示的邏輯,達致相對穩定的評卷標準。考生對命題的創新理解,亦將反饋於典律,開闊詮釋的空間。

因此,我們需要的,是一套植根於臺灣本土,而又能通達於普世關懷的典律式問題。我們不能復辟被中國國民黨威權統治所綁架的中國經典,也不能誤以無思想根柢,因在位者與政令而隨時變動的問題為「創新」與「合時」。典律需要時間累積,不單是為了考試,更是為了臺灣文化的建立。

(作者為布朗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