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經區浮濫 勢必失靈失控

◎ 林偉志

自經區條例列入立法院臨時會議程,但目前朝野歧見仍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及國發會主委管中閔,近日分別於媒體表達不同意見,筆者認同蔡主席應「集中力量和資源」來推動「策略產業」,不應遍地開花之見解;並以過去農業政策為例,對自經區條例內容表達不同意見。

以農委會一○二年辦理之「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為例,當時政府鼓勵休耕地復耕種植進口替代、外銷潛力作物及地區特產等,農委會要求各縣市自行栽種地方特產作物,卻不事先整合協調作物別、產季等,可是一旦產銷失衡,又要地方政府負擔三成處理費,被當時輿論抨擊是「有口號,沒配套」的滅農政策。立委質疑,整體休耕活化政策,中央本可協調或整合各地並策略規劃,但中央都沒做,卻只要地方自主,非常荒謬,「試問台南的毛豆、香蕉種太多時,自行協調高雄少種一點,誰會聽你的?」但農委會仍我行我素,造成今年多項水果等農產品供需失衡。

目前審議中之自經區條例第十三條,授權既有園區及中央或各地方政府均得申請設立示範區,但條文並無任何設置門檻與條件,恐造成日後各地自經區浮濫,中央難以協調之窘境。以中國上海自貿區為例,不過在廿八平方公里範圍內進行自貿區試驗,範圍雖小,但卻執行近百項開放政策。但目前國發會所擬「自由經濟示範區」,所涉及的範圍卻從蘇澳到高雄,幾乎囊括全島的所有貿易港口,加上桃園航空城,以及屏東農業園區,再加上各縣市,幾乎將全台灣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納入自經區的範圍,特別是喊出「前店後廠」的口號,讓在港區的廠商可以單純接單,將生產流程移至區外。如此一來,全台灣所有的製造工廠甚至農田,實際上已形同都納入自經區範圍內,不僅在其他國家罕見,同時力量及資源也分散。

政府推動自經區,對外宣稱可降低台灣加入TPP的衝擊,但如此大範圍且遍地開花似的規劃,實在看不出「自由經濟示範區」在因應我國未來面對參與TPP、RECP及與外國簽訂FTA談判之市場開放要求方面,究竟有何關聯或策略規劃。

(作者為農糧產業研究人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