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外匯存底不能納入人民幣

◎ 鍾國元

央行日前提出人民幣應納入外匯存底的五個理由,分別是(一)中國目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二)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國、(三)國際收支情況佳、(四)政府債務負擔(相對GDP比)較美歐日各國相對較低,以及(五)中國人行持續穩健推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且學界預估三年後可能超越日圓及英鎊。

納入人民幣需要五個理由,但只要一個理由就可以否定上述的五個理由,中國是外匯管制國家。以外匯存底來看,能否自由兌換是很重要的問題,而台灣目前外匯存底四二一五億美元(二○一四年四月的數據),以目前組成來看,美元是最大宗,其次是歐元,這兩者都是國際上通用貨幣,可以在多處自由兌換以及使用,然而,人民幣卻不是,中國的外匯管制政策只要收緊,甚至有可能讓人民幣無法兌換,這是第一個風險。

第二個風險是新台幣兌歐元、新台幣兌美元的匯率都相對穩定,且由國際市場供需形成,人民幣卻不是,只要中國人民銀行一聲令下,人民幣兌美元要貶多少就能夠貶多少(兌新台幣亦然),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會有劇烈的匯率風險,近期的驟貶即為一例。

中國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棄武力統一台灣的打算,嚴格說來,金融手法也是武器之一,如果台灣的外匯存底開始納入高額的人民幣,假設只占十%,也有四百億美元的存量,一旦台海情勢緊張,中國大可以兌新台幣強力貶值,甚至停止人民幣與新台幣的兌換,這時候就會出現外匯存底急劇損失的現象。

最後,外匯存底有高達六十四%,是由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所組成,如果台灣深受中國軍事、政治威脅,資本馬上會外逃,股匯雙殺的龐大壓力下,台灣引以為傲的外匯存底將毀於一旦,央行總裁不能只看國際現況,而忽視了兩岸仍為敵對的基本事實。

(作者為金融機構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