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柳林瑋/太陽花學運 全國最大的開源社群

學運迄今已逾二十天,眾人關注的往往是學運領袖、政府官員、朝野立委之間的言辭交鋒及氣勢的你消我長。但這場運動產生的能量與契機,其實在學生進入議場的第一天,正以驚人的方式擴散並發展至議場周邊、整個台灣、甚至全世界。

有人批判,這次學運是寡頭政治、造神、甚至政黨介入。但如果深入觀察,便可知並非如此。議場內,防守的同學、物資運輸、醫療救護、媒體採訪各區各司其職,彼此溝通,但並無嚴格的隸屬關係。網路公民社群「g0v台灣零時政府」在場內外提供技術支援,打造順暢的網路以及轉播系統,讓外界隨時可以得知議場內外動態。在議場外,為了長期抗戰,由民眾自發打造的「戰地廚房」最多要提供上萬人次的飲食,所有的物資需求上網發佈,各界支援便隨之湧入。

各大專院校、各地區的朋友、甚至彼此從無關係聯繫的民眾,自發性圍成一圈又一圈,討論著運動的訴求、乃至自己就可以做的行動方式。這幾天「街頭公民憲政會議」的討論內容,其深度與廣度,甚至勝過立院內立委討論的水準。以往我們往往迷信「菁英」、「威權」,因此服貿這個與政治、經濟皆高度相關的議題,往往是由官僚系統決定,民眾沒有參與的機會。但如果您在立院旁走一遭,就可以看見民眾的智慧,以及「參與式民主」、「審議式民主」在台灣發展的契機。

這次運動,無論從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地區、收入等角度去分析,都可看到很大的異質性,意味了這是一場真正的全民運動。這是一場大型的「開源」(open source)行動:去中心化,人人平權、最佳方案會被浮現。

在立院周遭乃至網路上的行動就完全驗證此現象:大家分進合擊,有好的點子就丟出來,最好的點子就會浮上檯面。在行動路線、網路文宣、美術創作、甚至活動形式,往往都是這樣產生。立院旁許多路段甚至早已形成了「自主糾察系統」,這些糾察不屬於任何組織,全憑互信建立完整交班制度。立院大門有獨派社團的場子、在林森青島路口有在野黨人士的場子、在林森濟南路口有公民團體的場子、在青島議場入口有學生團體的場子、在許多不同角落,充滿更多不同的學生社團、甚至個人主持的場子。眾人紛紛了解「政治確實是眾人之事」,開始思考、辯論,進而提出對策。如果要說這些參與者是被任何人所操控,也許您應該實際上來現場,與他們辯論,挑戰一下他們思考的深度。現場就曾有多名政治人物在過程中被民眾修理到啞口無言啊!沒有料的政治人物,想在這次行動中收割到什麼成果,恐怕難上加難,這群人可不是領五百來跟你喊口號的。

無人可斷言議場的行動何時結束,但這次行動產生最重要的影響,也許正是喚醒「公民覺醒」,意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確定「行動才能改變台灣」。五十萬朵太陽花,雖然不必人人長期死守現場,但是在各地播種,我們就能醞釀國家下一波改變契機。

很多人在問,運動要如何結束?只要我們沒有停下腳步與思考,這場運動就不會結束。它會以各種方式轉進,我們自然有無限的路可走。而最後我們會走到哪裡?別忘了剛說的open source精神:眾人群策群力,最後浮現的便是最佳解決方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