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HarvardX 馬英九沒學到的哈佛經驗

◎ 祝平次

哈佛大學副教務長包弼德(Peter Bol)來台,並應邀在三月十一日於國家圖書館演講。演講的兩大主題之一,即是介紹哈佛的大型線上開放課程(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包教授並以他自己參與的課程─中國通史(ChinaX)─為例,來說明整個課程(HarvardX)的理念。

他提到,與其抱怨學生上課滑手機、打電腦,不如想想在數位時代的教育應該怎麼進行。而且經過測試,他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在聽課和看電視的時候,腦波幾乎維持水平沒有變化,亦即學生是以完全被動的方式在接受訊息,是很不理想的學習狀態。於是他們決定改變教學方式,製作教學影片,讓學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觀聽影片模組。一個模組,除了影片,還有重點提示,和線上評估功能。每部影片的長度通常在十二分鐘之內,以維持觀聽者的專注力。然後,學生在課前準備功課之後,再到學校進行兩節討論課,表達自己對於課程內容的意見,並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

至於線上註冊散布在全球的數萬個學生,同樣可以在線上提出自己的意見,批評別人的意見,和為自己的意見進行辯護。這些成千上萬的網路意見,經由參與的研究生瀏覽、過濾,選出具代表性或重要的議題,由兩位主要的授課老師,在下次上課前錄影來回答這些問題。而且,他們不要求線上學生使用真姓名,但留下居住地、教育程度等資料,以便可以隨時統計、分析,了解發展的模組成效與問題。他們也發現,學生對於有教授彼此辯駁的模組,特別感興趣。

也是因為這個理念,雖然有同事批評,美國人提供的中國通史課程,是一種新型態的東方主義。然而,包教授的回答是,知識是開放的,我們提供我們的想法,它就是美國人的中國印象;因為數位科技的可能性,我們的想法現在可以接受全世界的人檢證。我們也歡迎中國的同事或中國人民可以對美國人的中國印象提出批評,彼此學習。尤其是線上課程的討論,常常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立場的人進行辯論,包教授認為這其實對於整個課程、教師以及學生都是難得的寶貴經驗。所謂的多元文化,就在這樣的平台上,磨撞出知識的火花。這也彰顯了哈佛的信念: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學生變了,我們怎能不變?」在這樣的識見下,哈佛投注了數千萬美元來進行大型線上課程,把學生放在中心點來追求教育的理想。反觀國內,卻只因為馬總統一人的政治理念,由教育部長帶頭,違反民主程序,進行黑箱課綱微調。就教育言教育,兩者相形之下,真是良窳立判、天差地別。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