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的主張」

◎ 祝平次

李登輝前總統在任職期間,提出「台灣的主張」,做為一個民選的政治領袖,這樣的聲明不但恰如其分、天經地義,也充分展現出一個領導人物的企圖、定見與堅毅的風格。而其政治效應,則是令民眾因為理解國家未來的走向,而有一種安定感。即使對於他的主張有反對的聲浪,但這些反對意見也是以這些具體的主張為辯駁對象,進行意見的表達。在這樣的情形下,民選總統一方面可以代表其選民發言、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一方面不同意的人民也可以提出異議,在互動中,深化民主的制度。

但這樣的作為對於現在的馬政府而言,已成昨日黃花。在野黨一開始對於馬政府似乎是缺乏證據的「中國代理人」的指控,卻一再被馬政府的政策所證實。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如果說馬政府對於台灣有任何主張的話,那就只有一個:台灣不敢有自己的主張。國外的媒體大概很難相信這會是一個民選總統的態度;在去年馬英九當選時,沒有人會把在野黨說馬英九是中國代理人的話當真,只將之視為政治攻訐、選舉語言。然而,在一年多之後,他們發現在馬英九的談話當中,除了「大陸」兩字之外,沒有別的詞彙。而就政治語言學而言,把「中國」當「大陸」,正是使台灣民眾憂慮、使日、美等鄰國開始緊張的重要現象。外媒的報導,也開始以這樣的角度去檢視馬英九的施政方針。

馬英九中國化台灣的政策,毋需多言,只要對台灣這一年多的政策稍有了解,就知道在教育政策、在內政治安、在兩岸航權、在參與國際組織等等方面,台灣政府已經幾乎快要完全成為北京政權的代理人或地方政府,在這些所謂的「兩岸」談判裏,其實無所謂的談判,而是一種共謀同傾的合作關係。當馬政府不斷以這些談判結果做為其施政成就時,卻無法回答在野黨以下的質疑:這些都是在台灣放棄主權的前提下北京所首肯的結果。至於北京沒有要求的,馬政府更是願意雙手奉上,以換取可以在媒體上展現的宣傳。

然而馬英九所要代理的中國是什麼樣的中國?真得是北京政權所代表的嗎?這裡可以看到更可怕的政治心態,就是馬英九對於中國善意的幻想。北京政權做什麼、不做什麼都被解釋成是中國對台灣的善意,而台灣民眾對於過分依賴中國的異議則都被編派成在野黨的有意挑撥、造謠。而為了召喚幻想中的善意,馬英九不惜跨過民主的界線,讓警察逾越分際,造成去年陳雲林來台事件。事後,並對批評這現象的林佳範、李明璁兩位國立大學教師,以即將被修廢的集遊惡法加以整治,用來嚇阻學界對於民主守護的決心與意志。更不可思議的是,讓在台灣與在中國的親中團體,醜化、羞辱有著世界聲譽的宗教、政治領袖,達賴拉嘛與熱比婭;並把台灣政府的行政院長和內政部長的嘴巴變成宣示中國政治立場的傳聲筒。到底,這樣的政府對於台灣的主張是什麼?

在馬英九上臺之前,如果說台灣有什麼主張是跨越個別政治領袖的理念、政黨派別的岐見,也能獲得絕大多數民眾支持的,那就是對於民主的堅持。然而這樣的共識卻在執政黨的文化認同、菁英心態與自以為的經濟利益下漸漸被扭曲,讓藍營的政治人物喪失了對於台灣政治的想像,認定台灣未來唯一的出路就是中國;而在追求這樣的出路時,卻讓台灣民主累積的成果迅速流失。然而,沒有了民主,這樣的出路又能是什麼樣的出路?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