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內閣制 再想想

◎ 林修正、洪聖斐

最近綠營有人召開民間制憲會議,主張將現在偏向總統制的體制改成內閣制,認為這樣施政較能貼近民意,又可避免總統制出現政治強人的狀況。我們反對這種主張,理由如下:

一、台灣選舉,越高階選舉越能避免賄選,而間接選舉的縣市議長則賄聲賄影。內閣制行政首長出線方式,比較像縣市議長方式,又握有國家最多行政資源,比縣市議長更有資源,這將使賄選傳聞更加惡劣,隨後的行政威望與正當性將嚴重受損。

二、握有龐大行政資源的內閣制部長,由國會資深議員或派系大老擔任,說好聽是可以傾聽民意,但同時也意味該區的民意決定於這個議員,而這個議員決定這個部會資源使用方式。這樣的資源配置模式會比較好嗎?

三、立法委員選舉比總統大選,更易受地方派系影響,地方派系又是金錢介入政治的罪惡淵藪。如今捨比較乾淨的總統制,改由相對不那麼乾淨的內閣制,等於變相支持惡劣選風的繼續滋長惡化。且因立委可能握有龐大行政資源,又增強這種惡劣走向。在現實上,地方派系多掌握在國民黨手中,這可以從地方議長多出自國民黨可知,因此內閣制等於變相幫助國民黨繼續掌權。目前的保障原住民、離島立委的選舉制度,已經讓國民黨在立委選舉中得到很多優勢,再將體制改為內閣制等於讓國民黨更容易掌握國家大權,強化選舉的不公平。政黨就是要掌握政權,比較不可能勝選者會使支持力大幅下降。照台灣這種西瓜靠大邊效應很強的國家,將使弱者恆弱,強者恆強的機制穩定,政治難以期待滌舊換新。

四、內閣制有其文化與歷史背景,不能一概而論。英國系統如英國、加拿大、澳洲等,發展得很好。但法國第四共和與威瑪共和、義大利就頻頻倒閣。不然法國也不會從內閣制改成雙首長制。而在政黨政治運作下,議會內閣制可能造成的是:國會多數黨無法制衡多數黨領袖所組成的政府,馬來西亞、新加坡就呈現獨裁或半獨裁現象。

五、戰後日本採內閣制,先有自民黨時期是派系共治而為人詬病。後來雖改革選制,但除現在的安倍內閣,也沒有出現比較好的政治新局。

(作者為中州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主任/ 國立高雄大學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