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美中戰略較量 台灣價值選擇

◎ 張延廷

即將在阿根廷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令人矚目的是中共與美國能否就貿易問題達成協議,重要關鍵包括智財權、商業間諜、強迫技術移轉、大宗商品的高關稅政策、美國企業在中國大陸事業的持股上限、非關稅壁壘、商業駭客行為等,都是一時難解的問題。

中共與美國貿易競爭的根本原因,是美國模式的自由市場經濟與中共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之間的較勁。中共是美國戰略競爭的對手,對美國展開不動聲色的量變,已逐漸侵蝕美國現存的經濟優勢,以求取而代之成為全球另一經濟強權。故可言,美國與中共之間的貿易戰,可視為民主美國與專制中共的制度之爭。

美國與中共之間貿易戰的起因,不僅是兩國間的貿易失衡,其癥結在中共企圖主導世界科技發展走向,使美國感到中共經濟發展的威脅。而且美國指控中共大量竊取智慧財產權,並以低成本的大量生產模式來影響全球市場。因此要藉貿易戰來降低中共經濟快速成長,也是中國夢和美國繼續偉大之間的競爭。

隨著中共高科技產業鏈逐漸成熟,其重商主義的貿易措施及經濟崛起,會逐漸取代美國在高科技的領先優勢,且因市場規模決定供應鏈,使美國以往的高科技優勢面臨挑戰。由於中共積極襲取美國企業的新創研發成果,意圖打造「中國製造2025」的產品規格優勢,爭取成為製造強國與經濟強權,此企圖已引起美國對中共在經貿議題上採取更強硬立場,要求開放市場及解決貿易失衡的問題。

由於中共是採行國家至上主義,很容易利用官僚體系以各種手段百般掣肘美國企業運作,當然會對美國經貿活動產生不利的影響。故可簡言,雙方貿易戰的目的,是既有強權面對即將崛起的強權所採取的一場預防性作為,美國要遏抑中共的戰略崛起,以維護自身原具的地位,由於兩大經濟體的貿易戰會影響世界貿易秩序,因此也連動產生區域情勢的變化。

目前美國的印太戰略,在貿易上是要求以市場經濟為原則的公平競爭,對外來投資的態度從積極維護投資自由的經濟考量,朝向維護國家安全的方向移動。在激烈變動的東亞國際秩序中,貿易戰的爆發及因貿易爭端陷入冷對抗之際,中共的市場經濟地位將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美國啟動最大規模的貿易戰,其目的是要減低因中共不公平貿易所產生的巨額貿易赤字,避免大量的企業倒閉或裁員,而貿易糾紛是聚焦在利益分配的層面,需要經過談判與議價的過程。美國對中共貨品增加課稅,會導致中共輸美產品的成本增加,也阻滯「中國製造2025」的推動。

再者,中美貿易衝突是國際戰略格局中的較量,表面上是雙方貿易差額的爭議與摩擦,實際上亦是美國在東亞地區與中共較勁的態勢,也是一場高科技產業的競賽,及市場經濟主導權、地緣政治板塊、勢力範圍的多重較勁,最終目的在使當前不公平貿易的失衡狀態,恢復到自由貿易機制。

總之,目前台灣對中共的出口依存度約佔四成,若中共有意操弄,則易發生產業空洞化或發展的停滯,連帶容易使台灣成為中共政經領域控制的一部分。因此,我國須以國家利益與價值體系為考量,努力成為世界高科技企業密切合作的供應鏈,並捍衛中華民國民主體制與自由市場的價值。

(作者為教育部部定教授、大學兼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