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海外留學低齡化警訊

◎ 薛家明

最近《天下雜誌》兩則報導令人有感,一是〈我為什麼買了單程機票?〉,另一則是〈高中畢業留學創新高,走出去才知道自己要什麼〉,除了反映出全球高等教育競爭的現實與現今大學、高中畢業生及家長的焦慮,也凸顯出台灣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內憂與外患。

在少子化浪潮影響下,部份大學已開始招不到學生,情況還會持續加劇,且外國大學紛紛來台招生,更讓大學的經營雪上加霜。香港和中國開放台灣學生得以學測成績申請大學,從今年開始,中國更對台灣高中畢業生放寬申請大學的標準,從前標降至均標,預計將會吸引部份學生前往就讀。而根據教育部統計,一○○至一○四學年度我國高中職畢業生赴國外或中國就讀人數,自六二七人成長至一四八九人,台灣優秀學生的目光已不再侷限於國內;以北一女為例,四、五年前,每年出國讀大學學生約十多人,三年前增至二十多人,去年增加到三十五人,今年更達四十人。

青年用腳投票的情況已越來越明顯,反映出的是學生及家長對於未來職涯發展的焦慮,以及對國內高等教育信心的缺乏。從推拉因素的觀點來看,高等教育過度擴張造成的資源稀釋、高等教育國際化不足帶來的競爭力下降,都是造成這些青年向外移動的推力,而這樣的現象正逐漸從大學向下蔓延至高中。然而,這已不僅是大學留不留得住生源或大學經營的問題,長遠來看,更是國家人才流失的問題。不難想像,當這些優秀人才在其正要發光發熱的時候,受惠於他國政府和大學,未來會留在國外效力的機會大?還是這些人無論如何都會回來報效國家?

教育部拋出的「玉山學者」計畫,目的在於有效延攬及留任國內外優秀教研人才,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為高教注入活水,立意良善,但也被抨擊對於青年人才的忽視。確實,人才流失問題是台灣當務之急,政府除了關注國際學術優秀人才外,這些本土培養、等待發光發熱的青年人才也要同時留意。對於留才的思考,不能顧此失彼,也應有更加全面性、長遠性的考量,針對不同族群提出合適的留才策略和具體措施,用政策照亮青年,讓青年看見希望。

(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訪問學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