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前瞻計畫應先前瞻台灣

◎ 邱智淵

政府籌擬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如果能順利推動,對於台灣的厚實基礎、進階發展都會有所助益;但這樣的大建設,如果能有更充足的願景說明,完整的規劃與詳述,不僅能提升整個台灣國土規劃與整建的格局及實力,也能成為凝聚國民士氣的大政策。

很可惜,蔡政府被千呼萬喚才提出的創業作,完全不像深思熟慮後提出的有力提案,也完全看不出對於國土改造的全盤規劃與國土改造或再利用的氣魄及企圖心。先別說即將推出的系列計畫到底如何,我們完全看不到政府有隻字片語說明,這些計畫完成後,台灣會變成什麼樣?也沒人告訴我們「What is Taiwan in the next 20 years?」就因為沒有清晰的規劃願景與明確的目標,前瞻計畫就變成前瞻不足,無法對社會提出清晰的溝通、對社會缺乏說服力;再者,在沒有共同目標之下,當然淪為地方首長們搶錢、搶資源大賽,沒有辦法激起人民為了台灣一起努力打拚的氣氛及默契。這種只見Cost/Price值,不見Cost/Value值的規劃,頗為可惜。

正當政府大力規劃「前瞻計畫之」際,中國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區域再規劃」的工作。他們在北京推動「雄安新區」計畫,在廣東則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雄安是首都生態圈分散的概念,大灣區則是珠三角再整合的融合經濟概念。雄安與大灣都是中國為了再造所啟發的基礎建設,雄安新區因炒作而未演先轟動,造成房地產與股市的一陣旋風;相對的,大灣區乃是珠三角經濟區的「新瓶裝舊酒」,因科技與交通條件的改變,賦予了灣區不同角度與新視野,當然也給予了國家競爭力不同的價值與境界。

其實,台灣雖然小,卻可依區域、資源、經濟與人文條件的不同分為幾個生活圈。例如比照粵港澳的「大灣區」城市群,北台灣的基隆到新竹之間,隨著經濟發展,人員的互動早可組成包括基隆、台北市、新北市、桃園與新竹縣市一起的「北灣區」一日生活圈概念;這裡除聚集了九百萬左右的人口,也是人們可花一日在此進行工作、移動與休閒旅遊的最適距離。所以,「北灣區」的國土規劃,應從如何塑造北灣一日生活圈的概念著手,並從中找出區域重分配之道,避免出現台北盆地生態負荷過高、偏遠地區資源卻不足的「頭重腳輕」現象。這樣有方向、有目標的規劃,才是台灣島要進步的基本規劃態度,也才能真正提升整個台灣的國家價值。

如何整體整合規劃與全盤思考,是台灣在本世紀的大課題。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我們是否也跳脫既有窠臼的想法與計畫呢?二十年前台灣省「凍省」之時,許多專家學者就曾主張台灣分區域進行「國土規劃」,如果當時這些建議能夠落實,也許台灣現在應該會呈現不同的面貌吧!(作者為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