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先談社福遠景 再談年金改革

◎ 陳嘉霖

年金改革委員會近日陸續將各改革草案送至立法院審查,但攤開各職業別的年金改革方案,多是聚焦在財務平衡的計算,無非是「降低所得替代率、延後退休、費率調整、政府財政挹注、基金投資效率」,十足的數字理性。這種改革重點,或許延遲了基金破產年限、拉近各職業別的給付差距,但這就是我們需要的年金改革嗎?

年金制度主要意義在於維持退休後「基本生活所需」,是社會福利制度的一環,應置於整體社會福利制度中做系統性的規劃。但是政府及年改會在整個改革過程,卻一直在破產、多繳少領等財務議題上打轉,缺乏社會福利遠景、忽略整體系統性配套,如此制定出來的改革方案,頂多是解決制度弊端,無法增進人民福祉。

年金改革應從頭來過,要先制定「社會福利最上位政策」。政府應先勾勒台灣未來的社會福利遠景,包含各類社會福利政策,除了年金之外,還有弱勢扶助、長照、醫療、低收入戶補助等。這些都是滿足「基本生活所需」的政策工具,有了整體社會福利體系的規劃,才能設計「年金」在其中的比重和功能。

如果跳過上述這個步驟,缺乏完整的社會福利視野,那麼任何年金改革方案都是不明就裡。例如剛拍板的軍公教月退金「樓地板」,以及替代率逐年降至百分之六十,這些改革方案是否適當?該如何衡量?在目前缺乏整體社福願景之下,恐都淪為利益團體角力、會吵有糖吃等菜市場喊價式改革。

瑞典的年金所得替代率僅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左右,為何會如此之低?瑞典是舉世聞名的福利國家,在老人福利部分,政府提供失智症日間照顧、老人住宅、居家無障礙設施、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等。有了這些「滿足基本生活所需」的機制,相對之下,「年金」的比重就可降低。因此,我們無法只看瑞典的年金制度,必須連同其他所有社會福利制度所發揮的「綜效」來評量。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將年金改革與整個社會福利體系放在一起考量。但是此次改革過度偏重財務平衡計算,偏離了年金制度最主要的目的,因此所有的改革方案都是不知所云,各團體之間的爭辯也因此失焦,成為資源爭奪的零和競爭,不僅無法產出好的改革方案,更賠上社會團結,當政者難辭其咎。(作者為台聯文宣部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