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一例一休惹的禍

◎ 林佳和

歷史上,很少有如今天這般,勞動法令受到眾人無比重視,其實是辱罵與咎責,一例一休躬逢其盛。調查顯示,超過七成勞資不滿,人人罵,資方怪成本增加,勞工怒薪資變少(成本增加但要如何薪資變少?)。調查更說:逾八成受訪者,認一例一休會讓「勞工」變得更差,但同時認為「自己」未來一年應該不會變。奇怪?何者為真?

調查說:逾八成受訪者,認一例一休會讓「勞工」變得更差,但同時認為「自己」未來一年應該不會變。奇怪?何者為真?

一例一休是縮減工時政策,從理論與各國經驗,可包含四大目標:首要自是實質縮減工時,努力讓法定正常工時成為現實;如未能實質縮減,則增加延長工作加給(加班費)。但必須堅持:此為「抑制雇主命勞工加班」負面障礙,切勿成「勞工希望加班」假性需求,否則弄巧成拙,從效應來說:就算未實質減少工時、但至少增加工資。再者,如企業欲維持原先產能與服務,特別在勞力密集產業,則附帶政策效果是「企業增聘人力」,作為就業政策。最後,如企業選擇不增聘人力、亦不願負擔加班費,則可導往減少產能與服務。在服務業的具體呈現,就是營業時間縮減。這也是工時縮減成效卓著的歐陸,營業時間多有明顯限制之因,亦屬「勞動與家庭政策」一環,讓勞工更多投注於家庭,減少工作、減少企業運轉時間,是必要的。

歷史上,幾波縮減工時推動,不論是法律明定或團體協約,都會帶來一定衝擊與影響,一八八○、一九六○、一九八○年三次大規模縮減工時,都是如此,短期負評與波動必然,重點是「政策配套」─針對不同問題、擬定因應之道。勞工薪資太低,必須由經濟政策與工資政策下手,不能讓「以較長工時來交換工資」佔上風,那會重蹈貧困化與過勞。在強調Work-Life-Balance、有保障前提的勞工工時選擇自由、一.五人之家庭工時模式的世界趨勢下,一例一休,只是往前一小步,台灣要擺脫過勞血汗之島,需要更多的決心與意志。(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澄社社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