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邱太三事件的歷史既視感

◎余佑人

近日國安會首席諮委邱太三,因台高檢發布新聞稿,指控其有關說情事,為證明自身清白,先以辭職明志,靜待調查。由於邱曾任法務部長,因此第一時間的輿論反應,多半都以台高檢新聞稿為主,然而如果細看整起事件經過,則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最後一段時間的過往,及之後08年慘敗的即視感。同時,更因為最近民進黨英賴角逐的關係,不時有人提到會不會有「跛鴨」問題和保守勢力反撲的歷史回顧。

先以邱太三本人的聲明稿來看,內容指出台高檢的新聞稿有諸多與事實不符之處,其中最重要者,莫過於邱本人主動表示願接受調查,以及陳情者已經進行認罪協商,但台高檢都略過不談,使得這種選擇性的事實忽略,成為影響輿論判斷的主要因素。這也是為什麼邱的聲明中會強調「事實認定錯誤,自然導出錯誤的判斷」,就猶如將吃壞肚子下痢症狀誤認為胃癌,牛頭不對馬嘴,當然沒辦法治好病一樣。

近日國安會首席諮委邱太三,被指控其有關說情事,為證明自身清白,先辭職明志,靜待調查。(資料照)

接著必須進一步追問的,則是為何台高檢作為專業檢察機關,會發出這種外行的新聞稿,這並無法從專業認知不同來解釋,而必須從檢察機構的歷史背景來解釋。台灣作為民主轉型的新興國家,在當初轉型的過程中,並未對當年作為維護體系的檢調機構多所處理,使得結構與高階人事組成幾乎不變,進而持續複製類似的意識形態與用人模式。

在第一次政黨輪替時,檢調機構中的黨國意識形態成員低調以對,然而隨著政治情勢轉換,這些成員則透過自身權力,扮演側翼方式來為黨國候選人助攻,炮製許多令台灣社會難以接受的案件,縱使事後獲得平反,但一則難以追究,二則在事件當下所造成的政治效果,也已無法彌補。三是新聞操作的手法,刻意交給特定媒體,而不直接公布,操弄痕跡非常明顯。以上所提的三點,在郭瑤琪被控收賄案、高鐵減震案,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因此,從邱太三的事件來看,倘若在調查結果出爐後,證明邱並未有不法之處,那麼的確可以合理判斷,這不過又是一起檢調機構中的黨國意識形態成員,再一次藉機攻擊非黨國陣營,進而破壞社會對檢調信任的作為。

(自由業)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