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台灣的理財文化

◎劉維人

國民黨資深立委羅淑蕾日前發言說,認為自己的財產加上本身的專業知識之後比連家還有錢,引發不少網友諷刺與取笑。會計師與資深立委的專業知識到底在兌現時能值多少錢大概只有精算師才可能知道,不過我們這種門外漢可以來檢查一下,到底是怎樣的理財文化會讓羅淑蕾認為專業知識可以當成家產來計算。

國人很喜歡用一個人擁有的動產與不動產市值總計來作為這個人的身價。但做過生意的都知道,一個人真正能立刻運用的只有現鈔存款與支票。近年來因為房價泡沫化的關係,許多民眾身價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但這上億身價的主要構成是自住不動產,既不能直接換成現錢,也不能以相等面額轉為可投資資本。在有現金需求時,抵押成數還得高度受到銀行銀根影響。

國人這種「抱著金飯碗要飯」的觀念,其實只顯示許多人的理財觀念停留在50年前的農業時代。將一切流動現金轉換成長期固定資產,減少了自己的籌碼,增加了富豪炒房,以及大公司賴帳的誘因。

至於職業的平均收入,以及知識在交易時的平均現值一項,則是國人在擇偶、為孩子擇偶、以及選工作時的重要參考值。而這種思維比房地產等於身價的問題更大,它是以不辭職、不換工作、不出意外為必要前提而成立的。即使我們不理會人生的多種可能以及幸福的內在價值,不理會全球化帶來的轉業與失業風險,這種思維也註定國人被職場環境綁死,不可能在給薪條件與工作環境條件上有談判自主性,根本是老闆與奴工責任制的大力幫手。

「寧願有錢沒房,不要有房沒錢」的思維已經被許多理財部落客大力提倡多年,但從當下的國人買房與就職規劃現狀看來,像四行倉庫一樣一生死守一份工作、一棟房子的財產思維依然不會在近期退去。我可以肯定,只要大家繼續喜歡計算身價,台灣永遠是慣老闆以及資產炒作的天堂。

(科技研發經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