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打響六堆黑豬 內埔產銷班拿商標權

內埔地區農會毛豬產銷班第三班,與國內學者合作下,順利取得「六堆黑豬」商標權。(記者邱芷柔攝)

內埔地區農會毛豬產銷班第三班,與國內學者合作下,順利取得「六堆黑豬」商標權。(記者邱芷柔攝)

2015/09/03 08:00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屏東六堆地區黑豬不僅是台灣唯一的本土黑豬品種,養殖發展過程更與在地文化密不可分,內埔地區農會毛豬產銷班第三班,上個月順利取得「六堆黑豬」商標權,希望循日本鹿兒島黑豬產業方式,再創六堆黑豬的經濟奇蹟。

「六堆黑豬」外觀有臉皺摺、耳朵下垂等特徵,平均飼養期為十五個月,至今仍以廚餘方式飼養,過程不添加瘦肉精或施打生長激素,豬肉油花分布均勻,沒腥羶味,備受五星級飯店喜愛。

台大動物科學技術系教授朱有田發現,六堆黑豬經過長期選拔淘汰、不斷種化後,發展出吃餿水、耐粗食、高抗病性的特性,並有著與桃園、蘭嶼等外來種黑豬不同的DNA排列,是台灣本土黑豬重要遺傳資產。

屏科大客研所所長曾純純也指出,白豬引進台灣後,客家人也養白豬,但豬舍旁還養著兩三頭黑豬,負責吃家中的廚餘,一代一代養下來,客家人在口蹄疫爆發時發現黑豬比較不會得病,開始擴大黑豬飼養。

內埔毛豬第三班班長曾仁德指出,六堆黑豬在八八水災後,一度面臨絕種危機,目前有九成以上的班員飼養黑豬,達六千頭,每月可販賣八千至一萬頭仔豬給北部養豬場,取得「六堆黑豬」商標權後,將開發後端產品,發揚在地產業。

縣府農業處表示,縣府協助建立「六堆黑豬」遺傳溯源、肉質評鑑及產銷履歷制度,提供消費者享受美食同時,也品嚐台灣歷史文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