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宮沿革
2011/04/13 06:00
公館鄉五穀宮是地方信仰中心,長期來香火鼎盛,緣起於西元一八一○年(清朝嘉慶十五年),原本只是一間「伯公壇」,奉祀福德正神;西元一八二○年,先民吳汝宗護身迎「五穀神農皇帝」牌位來台共祀於伯公壇。
西元一八五○年,鄉紳張進生募款重修廟宇,三年後落成,塑造五穀宮神農皇帝金身登龕,此後定名為「公館五穀宮」。
西元一九二五年,廟方決議擇址新建宮宇,翌年在目前的現址動工,西元一九二八年竣工;西元二千年,五穀宮因建築老舊再度重建,西元二○○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安龍謝土,完成建宮工作,也就是現今的五穀宮規模。
五穀大帝受祀後,公館鄉等鄰近鄉鎮從此風調雨順、五穀豐收,信眾都認為這是五穀大帝的庇佑;最讓鄉民津津樂道的是,西元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一日發生的關刀山大地震,台灣中部災情慘重,五穀宮只有宮前的拜亭倒塌,大殿與兩廂都屹立無恙、毫無受損,信眾咸認五榖大帝的神蹟顯靈。(資料來源:五榖宮,記者彭健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