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再利用 剝皮寮歷史街區放寬使用
剝皮寮歷史街區大事紀。(製表:記者鍾泓良)
可搭配活動臨時販賣輕食等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老街自二○○九年規劃為藝文特區,由台北市文化局管理再利用,但至今八年活化成效有限,再加上當年市府以學校用地徵收,若不能維持教育使用恐被地主求償,讓剝皮寮長期不能賣東西。台北市文資審議委員會日前同意文化局所提出的活化再利用方案,規劃「遊客服務休憩空間」,並可搭配活動臨時販售輕食茶水、衍生性商品及剝皮寮紀念品等。
人潮比一旁知名小吃攤還少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萬華區康定路、廣州街和昆明街口,二○一○年公告為歷史建築群,鄰近龍山寺,但人潮明顯落差大;白天開放展覽時間街區內門可羅雀,觀光客甚至比一旁知名的小吃攤還少,議會及地方一直希望有機會活化,本報也曾獨家報導剝皮寮人潮少、展覽空洞,無法吸引觀光客。
居民盼先補償 用地解編再委外
文化局表示,都發局提出解釋函,認為剝皮寮西側總樓地板面積的三十%可以做為附屬利用;但文化局進一步解釋,剝皮寮未來不會朝向固定式的販賣部,而是搭配策展活動、電影教育、文史展示等臨時販賣輕飲食及周邊商品等。
文化局最後保守地說,雖然文化局及文資會都認為放寬對於剝皮寮活化有幫助,但因考量到地主訴訟因素,仍會等到做好萬全準備才會實施。
但萬華區文史工作者高傳棋指,政府過去用徵收把居住四、五代的居民趕走,說要蓋學校,如今卻說要賣東西,要怎麼面對徵收戶的心情?高說,他曾向市長柯文哲建議,應先把剝皮寮不公義的徵收釐清、補償住戶後,再把學校用地解編,到時候委外給民間才可好好經營,臨時性販售行為對活化一點幫助都沒有。
剝皮寮為清代所形成市街,保存完整的清代街型,更保留碾米店、裝訂廠等傳統店面;該處於日治時代被劃為教育用地,列為老松國小擴大校地,市府於一九八八年啟動徵收,徵收費近三億元,徵收兩千坪土地;市府原訂一九九八年拆除,但因為文資議題暫緩。
隨後老松國小學生銳減,不再有擴大校地需求,市府曾經有意將剝皮寮改建為國宅,讓地主更加忿忿不平,要求若不做教育使用,就該歸還土地,並對市府提告;文化局表示,高等行政法院已兩次駁回,但地主仍堅持提告,目前還在高等行政法院審議。
剝皮寮老街於二○一○年公告為歷史建築群,然而因市府以學校用地徵收,地主認為若不維持教育使用,將要求歸還土地,目前仍與市府纏訟,也導致剝皮寮不得有商業行為。(記者鍾泓良攝)
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擁有清代街型,具獨特歷史文化與建築特色。 (資料照,記者蔡亞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