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農糧安全 曹啟鴻推生物炭回歸土地

準農委會主委曹啟鴻(中)與蔡東纂教授(右)晤談,提出「生物炭回歸土地」新政策。(記者黃鐘山攝)

準農委會主委曹啟鴻(中)與蔡東纂教授(右)晤談,提出「生物炭回歸土地」新政策。(記者黃鐘山攝)

2016/05/08 06:00

〔記者黃鐘山、吳欣恬/綜合報導〕準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表示未來將推動「生物炭回歸土地」,因生物炭技術是因應氣候變遷最容易改善環境的方法,對農糧生產安全有具體幫助,是台灣農業必須要走的方向。

中興大學植病系教授蔡東纂有「現代神農」之稱,鑒於過去台灣農民多半不具農業專業背景,遇到田間農作問題,經常求助無門,所以開辦「農民學堂」,為農民解惑,曹啟鴻因而專程前往請教蔡教授。

封存後提高土壤肥力

曹啟鴻在晤談中提出土壤生物炭技術性管理作業構想,讓生物菌的族群聚落與密度更好,讓生物炭回歸土地。他說,推動碳儲存和碳捕捉的生物炭技術,是讓土壤優化的重要因素,更是呼應巴黎倡議中因應氣候變遷及農糧生產安全最容易的方式。

有機物千年都不會消失

生物炭不是一般的木炭,而是一種碳含量極豐富的木炭。木材、柳樹、甘蔗、棕櫚樹等生物質,在低氧環境下高溫燃燒,燒剩的就是生物炭。生物炭幾乎是純碳,埋到地下後,幾百至上千年不會消失,等於把碳封存在土壤裡,不但能補充土壤的有機物含量,還可有效保存水分和養料,提高土壤肥力,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農委會桃園區農改場場長廖乾華表示,生物炭就是有機質,可補充土壤養分,讓土壤比較鬆,也是一般農民常用的有機肥料。

蔡東纂長期指導農民使用「草生栽培」,除了成立「農民大學堂」提供農業新知,另有「青年加農」計畫培養農業人才。曹啟鴻也承諾將積極協助蔡教授培訓更多的「農業張老師」,擴大農業張老師基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