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走路踮腳尖 先觀察別慌張
文/葉采青
一歲多的妮妮(化名)走路搖搖晃晃,剛開始沒有什麼特別,但媽媽日前卻發現她好像是天生的芭蕾舞者,走路會像跳芭蕾一樣踮著腳尖走。
其實在孩子發展獨自行走能力後,約3-6個月時,會出現踮腳尖走路的情形,但慢慢會消失,如果持續到兩歲,走路時還是會踮腳尖,但站立時,腳能放平,又沒有合併其他神經肌肉系統疾病,且在學齡前沒有其他發展問題,就可以稱為「原因不明踮腳行走」。
依照瑞典在2012年發表的一個大型研究,正常孩子中,約有5%在5歲半之前會出現此狀況,其中一半的孩子在5歲半後,這種情形會消失,且大約1/4行走時間才會出現踮腳尖走路。
但如果是腦性麻痺、肌肉萎縮症、自閉症或其他神經肌肉系統疾病孩子中,約40%左右的孩子在5歲半前會出現此狀況。因此家長若發現孩子在快兩歲時,仍出現踮腳尖走路,而孩子若有早產等高風險因子、孩子太快或太慢才走路、孩子對人沒有很高的興趣,或者對環境改變較遲鈍或過於焦慮的情形,應及早帶他到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評估是否有其他須注意問題。
如果孩子踮腳尖走路的情形拖到5歲半之後再處理,往往需要打石膏或者外科手術介入,在此之前,家長可加強孩子足底的觸覺,例如光著腳丫在各種不同材質且安全的地面行走,如沙灘、草地、泥土地、PU材質等。
踮腳尖行走容易造成腳後跟的阿基里斯腱太緊,這時可以讓孩子在坐著或躺著放鬆時,把孩子的足底板往膝蓋方向做延展性的拉筋活動,有時間可按摩小腿肚。
此外,蹲姿玩耍、蹲姿學鴨子走路、足跟著地走路、走上斜坡、輕輕穩定孩子足跟貼在地面讓孩子從坐到站等。
若只有一隻腳踮腳尖走路,有可能是長短腳、斜視、斜頸等原因需要處理。
若有任何疑問,可以就近尋找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諮詢。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