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膏方進補 吃對了健康加分
記者謝佳君/台北報導
昨天是立冬,許多人原本打算開始冬令進補,但天氣卻還是好熱。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曹永昌建議,民眾進補時可減少使用熱性或補性的藥材,達到清淡進補,並提醒,冬天已經來臨,不能忽略補身,可先諮詢中醫,根據體質調養,吃對中藥才能健康加分。
諮詢中醫最安全
根據中醫觀點,立冬開始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時節,是為來年養生防病的最佳時機,可採藥食調理陰陽、氣血,增強體質。中醫師林展弘說,若天氣較熱,建議少用鹿茸、海馬、海龍、淫羊藿或附子等溫熱藥材,改以山藥、何首烏、女貞子等養陰,搭配黃耆、東洋蔘或西洋蔘補氣。
曹永昌說,中醫分丸、散、膏、丹、酒、露、湯、錠等8種傳統劑型,民眾多熟悉藥丸、藥散或湯劑,對膏方較陌生,因為過去膏方盛行於皇宮貴族,宮廷劇「後宮甄嬛傳」的「阿膠」就是膏方的一種,後來才逐漸走入民間。而膏方又不同於處方固定的傳統膏劑如川貝枇杷膏,膏方是中醫辨證施治確立個人處方,經濃煎後摻入輔料製成,呈稠厚或凍狀型。
林展弘指出,不同於一般湯劑只治療主症,膏方可治療疾病又能調理體質,依據男女老幼各年齡生理特點,或針對病後、產後、手術後、慢性病、重大疾病康復期的體質等,辨證施治開處方。
但林展弘提醒,並非人人適合膏方,膏方適合慢性病及虛弱早衰者,身體強健、腸胃極虛及急性病等患者則不建議服用;兒童也以7、8歲後再使用為佳,孕婦則得視身體狀況而定。
至於一般民眾,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建議,十全大補湯可以補氣補血,而免疫力較差的人可選用蔘類或黃耆補氣,末梢血液循環較差或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則可以吃四物,但同時提醒,四物易躁熱上火,藥材不要太重或天涼時再吃。
曹永昌表示,國內冬季保健使用膏方尚不普遍,為提升民眾保障,已連續3年舉辦膏方研習,合格中醫師可獲證書,有需求的民眾可電洽02-23143456,或上相關中醫師公會網站查詢。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