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排血便 梅克爾憩室作怪
記者王善嬿/嘉市報導
一名10個月大的男嬰不明原因排出果醬般深褐色血便,家長憂心忡忡帶到醫院檢查,經安排掃描確診為「梅克爾憩室」,透過外科手術切除,已治癒返家;醫師指出,2歲以下嬰幼兒發生率約2%,但因症狀不典型、難確診,建議家長一發現嬰兒異狀,就應就醫檢查、及早治療。
聖馬爾定醫院兒科醫師楊哲宇說,梅克爾憩室為先天胚胎時期構造,那時幼兒腸道和卵黃囊之間有一卵黃管相接,如這通道在胚胎發育完成後沒完全閉鎖,就可能形成梅克爾憩室,一般發生在2歲以下嬰幼兒,發生率約2%,男嬰發生率比女嬰多1倍。
憩室通常分布在近端小腸和迴盲瓣之間,半數以上患者會出現異位黏膜組織,鄰近黏膜長期受異位黏膜分泌胃酸侵襲,就會造成潰瘍出血現象。
楊哲宇說,因梅克爾憩室沒有前驅症狀,通常出現如急性憩室炎、憩室破裂、消化道潰瘍等併發症才會被發現,而憩室引發的潰瘍出血,起初為黑褐色大便,大量出血時轉成磚紅色或鮮紅色,1天內排便3到5次,病兒雖不會有異常感覺,但一直排血便恐造成臉色蒼白、四肢發涼、排尿量少等現象;且梅克爾憩室併發症易與其他急腹症混淆,建議家長除讓孩子接受血液、糞便檢查,可利用核醫梅克爾掃描器確診。
外科醫師莊茂德表示,一般梅克爾憩室治療,會視病況及部位採取不同手術方式,此次收治男嬰僅有單純血便,沒有反覆憩室炎、腸阻塞等併發症,所以直接切除後縫合即可。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