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高層次超音波 胎兒構造看仔細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
想要確保腹中胎兒的健康,可能不能光靠健保給付的兩次產前超音波檢查!醫師表示,若想要知道胎兒更詳細的器官發展有無異常,或許可以考慮再加做「高層次超音波檢查」。
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鍾繼賢指出,《孕婦健康手冊》上列的產檢項目大多是20年前健保訂立的內容,只能掌握胎兒的大致情況,健保給付兩次產前超音波,分別是在懷孕早期和懷孕20週左右,評估胎兒大小、胎位、羊水量和胎盤位置等,屬於基本檢查。
目前健保未給付的「高層次超音波」可為胎兒做全身器官、四肢結構的詳細檢查,有任何異常也能在出生後及時追蹤治療。
鍾繼賢指出,懷孕20-24週時是最佳檢查時機,寶寶的器官已發育到一定程度,可以透過「高層次超音波」進行較精細檢查,涵蓋胎兒全身,從腦部結構、眼、耳、鼻、口、舌、脊椎、心、肺、膀胱、腸胃、肝、腎、性器官到手指及腳趾。
高層次超音波屬於2D影像的傳統超音波,3D與4D超音波雖為立體影像,可以看見胎兒容貌、有無兔唇等外觀缺陷,但無法得知寶寶是否有內部構造異常,因此仍以2D超音波較具有診斷價值。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