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胃腫瘤 內視鏡幫大忙
文/尹文耀
65歲的黃女士(化名)每次吃完東西後,就出現腹脹、無法消化的問題,到醫院做胃鏡檢查後發現,靠近食道及胃的交接處長了瘜肉,她就在診所定期追蹤。
原以為只是單純的瘜肉,不會造成生活上太大影響,卻沒想到隨著時間過去,瘜肉慢慢長大,到醫院做了切片檢查,報告顯示為良性,但仍無法完全排除癌症的可能性,同時腫瘤也漸漸長大,醫師建議她開刀拿掉腫瘤,不過因黃女士擔心手術風險,於是繼續在門診追蹤。
有一天她在電視上得知微創手術,主動提及想做此項治療,在醫師說明相關事宜後,黃女士決定接受此項治療。
黃女士的胃部腫瘤為胃黏膜的瘜肉,屬胃本身黏膜的皺褶腫瘤,因瘤本身很軟,從內視鏡看得見,但卻難以在腹腔鏡手術中觸摸到或看到。
因此在手術過程中,請腸胃內科醫師用內視鏡輔助,前、後、左、右精確地定位腫瘤位置,接著在腹部開了4個0.5至1公分的小洞口,再慢慢切除腫瘤。
手術不僅要將瘤切除乾淨,同時還得注意切除的範圍要精準,避免鄰近食道受傷而引起狹窄。
瘜肉有各種不同類別,若是腺瘤性瘜肉,特別是絨毛性或逐漸長大的瘤,從良性轉變為惡性的機會較高,但有一些瘜肉,如增生性瘜肉,轉為惡性的可能性較低。
因為無法保證是否會轉變為惡性,只要是腸胃道瘜肉,最好能藉由內視鏡手術切除,若無法用內視鏡切除,則建議以手術去除;如果是選擇持續觀察的病患,最好聽從醫師指示,建議半年至一年定期門診追蹤。
使用微創腹腔鏡手術的好處是傷口小、恢復快,大約住院3至5天就可以出院,而傳統治療方式則是傷口大、恢復較慢,大約要住院7到10天。
不過,胃腫瘤手術有各種方式的選擇,最終仍取決於手術前的評估,及手術當中的狀況與病人的身體狀況等,如此才能使手術達到最好的效果。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移植外科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