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熱衰竭惡化 別忘散熱
文/孫德金
日前許媽媽急急忙忙帶著兒子衝到診間說:「大熱天叫他不要打籃球,偏不聽,這下中暑了,我還幫他刮痧,你看都紅通通的,但還是不舒服,該怎麼辦?」
經仔細詢問、檢查,發現許小弟雖有輕微發燒、頭暈、虛弱無力、頭痛等症狀,但沒有感染現象,而且意識清楚,應是「熱衰竭」。
「中暑」就像扁桃腺發炎,常被大家誤用。定義上,中暑要有中心體溫(肛溫)>40℃及中樞神經異常(意識改變、昏迷、神智不清、癲癇發作)這兩個條件,是「熱急症」中的重症,有致命危險;輕症則包含「熱衰竭」、「熱痙攣」和「熱昏厥」等。
●「熱衰竭」是體溫在37℃-40℃合併拉肚子、噁心、嘔吐、頭痛、頭暈、虛弱、焦慮、口渴等症狀。
●「熱痙攣」是體溫過熱導致抽筋症狀。
●「熱昏厥」則是在悶熱環境下久站,血液集中到下肢,再加上冒汗、鹽分流失,造成腦血流不夠而昏倒。
其實這整個是一個進展過程,只是有輕有重,熱衰竭有可能發展成中暑,所以要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處理。熱太多就要散熱,在物理學上散熱有四種方式:傳導、輻射、對流、蒸發。
●傳導是身體接觸冷的物質而將熱傳出去,因此國外文獻最推薦全身浸泡冷水,其次是在腋下、胯下、額頭放冰枕、冰毛巾。
●輻射是不用接觸身體,熱可直接吸收或反射,所以夏天不建議穿深色衣服,以免吸收太多熱能。
●對流則要靠空氣流動及溫度差,所以病人要移至陰涼處,除去衣物,最好吹冷氣,其次是電風扇。
●蒸發就要灑水在身上,藉由水份變成水蒸氣而帶走熱能,當然濕度愈越高,愈不利蒸發散熱。
另外,還要補充生理食鹽水或濃度更高的鹽水加一些糖,平躺並抬高腿部。
至於刮痧是可以讓表皮血管擴張,幫助少許散熱,但要小心不要刮破皮,以免造成感染。
以上這些方法若都沒用,仍舊昏迷,仍感不適,就要趕快送醫了。
(作者為孫德金診所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