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B肝沒定期追蹤 竟變肝硬化
文/張睿欣
65歲的張女士,因腹脹、腳腫就醫,最近也容易疲累,在診所曾被告知肝功能指數偏高。
詢問過去病史時,她才提起自己有慢性B型肝炎,好一段時間以來,常規抽血檢查都顯示肝功能指數偏高,但因幾十年來沒不舒服的症狀,也就漸漸忽略要定期追蹤B型肝炎。這次為她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和相關的血液檢查,發現肝臟已有硬化現象。
在慢性肝病的演變史中,首先是肝臟的慢性發炎。肝臟長期受損會引起肝臟纖維化或硬化,而肝硬化的併發症包括肝癌、腹水、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等。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在疾病的初期通常沒有症狀,如何預防罹患肝病或發現早期肝病顯得更為重要。
慢性B型肝炎是國人罹患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B型肝炎最常見的傳染途徑是母子垂直傳染,當然也有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的可能性。因此,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共同使用針具、刮鬍刀或牙刷等會沾染血液的器具,也可預防性接受B型肝炎疫苗來降低感染風險。
慢性B型肝炎目前的治療方式,包括口服抗病毒藥物和皮下注射干擾素。建議患者至少每3到6個月接受抽血檢查和腹部超音波檢查,以提早發現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時機。
依照醫師建議接受適當的治療,就能減少肝臟的發炎受損,阻擋慢性肝炎進展到肝硬化;若是併發肝癌,也能早期發現,趕緊接受治療,提高治癒的機會。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肝臟中心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