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忘東忘西 把握養樂多秘訣
文/柯俊銘
您有以下的經驗嗎?出門前,居然忘記車鑰匙丟在哪兒?聚會認識的朋友,才一轉眼竟忘了姓名;去大賣場購物,回家時找不到停車處。若答案為「Yes」,先別擔心是否得了失智症,因為誰都可能發生類似情形,即使是年輕人也一樣。
專家指出,健忘的成因多元,除了疲倦、生病、壓力過大外,最常見的就是心有旁騖,當下不夠認真。例如:和人談話,如果腦海中想著別的事情,或者注意力放在他處,雖然表面上有在聽,但事後要回憶內容或重點,恐怕並不容易。
越早開始進行 可改善健忘
當然老化也會帶來影響,畢竟隨著年紀增長,腦細胞會逐漸流失,記性變差在所難免。◎其實日常生活中,若能把握「養樂多」的原則,忘東忘西的現象其實可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越早開始進行,效果往往越好。
●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用餐儘量採取「地中海飲食」,避免「高油、高鹽、高糖」的「三高飲食」。每天規律運動,睡眠充足,遠離菸酒,切勿濫用藥物。
●樂:樂於進修與動腦。
嘗試學習新技能,如外文、音樂、舞蹈與木工都不錯。閒暇時,可玩數獨、拼圖等益智遊戲,或找人下棋、打牌,讓大腦持續有鍛鍊的機會。
●多:多從事社交,維持人際互動。
文獻證實,常與他人往來或接觸,似乎能延緩記憶與思考能力的退化。平日除陪伴親友外,不妨主動加入社團或擔任志工。
◎其他小「撇步」也能幫助記憶。
●東西放在固定的地方,使用後,立即物歸原位。
●身上攜帶筆記本,隨時記錄要事;若本身有智慧型手機,可利用內建的警示相關功能。
●需參與的活動、約會標註在行事曆或月曆上,晚上就寢前確認清楚待辦事項。
●自家或辦公室的電話、電腦旁放置便利貼,以利提醒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健忘過於頻繁或狀況傾向嚴重,明顯損害社會職業功能,最好及早尋求專業(如精神科、神經內科等)評估,切勿隱忍而延誤醫治。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