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妥瑞氏症」孩子怎辦? 與病「和平共處」
文/余兆蕙
浩浩(化名)第一次來看診時,一直擠眉弄眼與不斷地聳肩,也不時發出「ㄜ」的聲音並敲打桌子,媽媽不禁警告他:「不要再動了!」但是浩浩不但沒有停止這些動作,反而變本加厲動得更厲害。媽媽露出無奈的神情,也強調了他們來看診的原因就是這個。
這些看似不規矩又無理的行為,其實是「妥瑞氏症」孩子的特徵,這種不自主的動作與發聲,無形中影響孩子的學習、人際關係與生活,家長與老師也常常因此而困擾。
妥瑞氏症由多種不自主、重複性的抽動(tic)所組成。抽動大致可分為兩種,動作型抽動與聲音型抽動,在這些孩子中,常常合併兩種以上不同抽動。在病程前後,也常出現不同型態的抽動。
妥瑞氏症孩子常在天氣變化、感冒或緊張、情緒波動時,變得更加嚴重。以中醫觀點來看,妥瑞氏症的表現歸於「風」與「痰」的範疇,治療上以「息風化痰」為主,常用鉤藤、蟬蛻等藥物治療。一般約需10-12週的時間。服藥後,症狀會漸漸趨於穩定,但實際治療會依每個人的體質病況、生活作息或外在環境而異。
雖然多變又多樣的表現方式讓人很困擾,但這也暗示著這些孩子們在某些方面驚人的天賦與能力,像是職業棒球選手Jim Eisenreich、職業籃球選手Mahmoud Abdul-Rauf、英國第一本語言字典的作者薩姆爾強生(Samuel Johnson)及音樂家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都是妥瑞氏症患者。
◎除了服藥外,家長也需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避免外來感染,以減少讓症狀加重的因素。
●以鼓勵代替責備,減少孩子的精神刺激,減少打罵,避免情緒波動。
●盡量不提醒孩子的妥瑞氏症狀,與疾病和平共處。
●避免吃含咖啡因食物及帶殼海鮮。
●適量固定的運動與家事學習,讓情緒或壓力有抒發的管道。(作者為悅兒親子中醫診所副院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