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無症狀 不用太擔心
圖‧文/陳文鍾
什麼是低血壓?一般認為收縮壓低於100-110毫米汞柱(mmHg)或舒張壓低於60-70mmHg者就算是低血壓。
若出現頭暈、冒冷汗 要注意
慢性低血壓者通常不會有症狀,並不需要治療。但是若出現頭暈、冒冷汗、意識不清、疲倦、尿量減少等症狀,就需要特別注意,嚴重時可能引起休克。
低血壓併發身體器官血流灌注不足時,就會發生休克,甚至會影響生命。
通常會出現有症狀的低血壓,多數是因為外傷、車禍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或敗血症引發的敗血性休克,以及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引起的心因性休克、迷走神經興奮造成的分配性休克、因服用盤尼西林或被蜜蜂叮咬產生的過敏性休克等,都必須儘快就醫治療。
除了前述危險狀況外,無症狀的低血壓者其實不用太擔心。根據流行病學觀察,血壓比較低又沒有症狀的人,比高血壓的病人更加長壽。
流行病學的觀察也發現,收縮壓越高,中風、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就越高,反之如果收縮壓越低,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會就越低。(此研究限定於收縮壓110mmHg,若低於90mmHg以下的低血壓,則沒有相關證據佐證)
如果要判別血壓高低,應該兩手都要量測,並可以從兩手血壓的差距,來觀察出是否出現血管相關病變。兩手血壓的正常差距為5-10mmHg,如果多次測量結果,兩手血壓差距超過20mmHg,表示血管可能出現病變,低血壓的那一手出現動脈硬化、血管阻塞的風險較大,應儘快檢查與治療。不管是高血壓或是低血壓都會影響健康,所以定期且正確量測血壓非常重要。(作者為羅東博愛醫院院長)
健康小叮嚀─正確量血壓方式
▲量測前半小時不抽菸、不吃東西,也不喝咖啡或運動。
▲選擇安靜環境,休息5分鐘以上。
▲採坐姿測量,選擇有靠背椅子,雙腳平放地面。
▲手臂靠在桌上,壓脈帶的高度與心臟的位置等高。
▲量測血壓時,身體不動、腳不交叉、不說話,放輕鬆。
▲記錄每日血壓值。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