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北往南漸濃/污染來源 南北大不同
〔記者蔡穎/台北報導〕台灣遭受PM2.5(細懸浮微粒)危害越來越嚴重,環保署昨於立法院公布全台各縣市PM2.5來源模擬資料,呈現南北兩樣情。北部縣市受中國等境外霾害影響達四至六成,中南部則以本地污染為多,佔了六至七成以上;北部境內污染以交通為大宗,中南部的硫酸鹽、硝酸鹽和有機碳濃度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以電廠和石化、鋼鐵廠為主要來源。
北部中國霾害多 中南部本地污染多
環保署指出,我國PM2.5濃度由北往南逐漸增加,除了花東地區外,其他縣市的年均值都超過政府制定的十五微克/立方公尺;中南部地區在每年十月到隔年四月的東北季風期,平均濃度更飆高至夏季(五至九月)的二倍甚至更多。
以雲嘉南地區為例,東北季風吹起時的PM2.5平均濃度達四十.二微克,為夏季期間十五微克的二.七倍;高屏地區在東北季風盛行時的PM2.5濃度也飆高至卅九.四微克,約是夏季十二.四微克的三.二倍。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陳咸亨更警告,中南部在每年十月至隔年四月,會遭受本地和境外污染物夾擊,不僅中國霾害隨著季風南下,位於背風面的地理位置也導致擴散不佳,進而加重空污累積。
在污染來源方面,基隆市高達六成三的PM2.5污染是從中國或其他境外地區吹來,新北市則以四成六緊追在後;至於中南部,本地污染源比例明顯較北部多,台中以南縣市都超過六成,高雄市的本地污染佔比更高達七成二。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痛批,台灣目前要去要求中國等鄰近國家減污恐怕較困難,因此更須積極減少本地污染,尤其高屏地區因空氣特別糟,三百六十萬居民不知道哪一天才可以出去運動,環保署應儘速落實推動高屏地區空污總量管制,並思考南部燒煤的火力電廠,應在特定期間改燒天然氣的可能性。
環保署主秘謝燕儒表示,環保團體的建議會放到跨部會會議中討論,並請經濟部跟電廠協調;至於總量管制擬調高前三年的減量目標至五%,還需要開公聽會對外說明,預定最晚六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