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O型腿 可能罹患軟骨症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
別輕忽兒童O型腿!台中光田醫院一年內就連續接獲有4名幼兒因O型腿被家長帶來就醫,檢查後發現,4人都是罹患了「佝僂病」(又名軟骨症),其中一人是因缺乏維他命D導致骨骼無法正常鈣化,另外3人都是因腎臟功能異常,以致骨骼鈣、磷質不平衡所致。
光田醫院骨科醫師王迺輝指出,佝僂病的發生率很低,大多發生在6個月至3歲大的幼兒,致病原因包括營養不良、缺乏維他命D或鈣質、長期待在室內很少曬太陽、腸胃吸收不良、常腹瀉或本身有肝、腎疾病(如腎小管酸血症)等。
4名病患中有一名2歲多的幼兒一出生就是純母乳哺育,在成長過程中,也沒有適當添加副食品,且家長捨不得孩子曬太陽,長時間都讓他待在室內。等到媽媽發現孩子有O型腿,就診後才發現因缺乏維他命D,導致骨骼生長過程中無法正常鈣化,造成佝僂病。
另外一名3歲半的林姓女童就診時膝、踝與手腕粗大,詳細檢查後,發現為腎小管酸血症所引起的佝僂病。經治療後,骨骼的變形改善了。
林媽媽說,在女兒1歲半時就發現她有O型腿,但以為長大就會好,沒想到2歲時越來越嚴重,才趕緊帶她就醫,同時治療腎小管酸血症跟穿戴輔具,現在已有改善。
另外兩例病例是一對黃姓姊弟,兩人因家族性佝僂病,導致腎臟先天無法維持住磷質而引起鈣、磷不平衡,導致骨骼生長發育異常,目前持續追蹤治療中。
黃母說,她的祖母跟父親均有佝僂病,自己也遺傳到家族疾病,沒想到孩子也有O型腿,目前持續治療。
王迺輝說,若發現家中6個月至3歲的幼兒有骨骼變形(如O型腿、腕部、踝部與膝部變粗大、胸廓凹陷或念珠狀突起等),應至小兒骨科專科醫師檢查。
早期發現,經過鈣、磷與維他命D補充等治療,配合輔具矯正,可大幅改善幼兒骨骼的變形與成長,若長久的變形則要透過手術矯正。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