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頸有腫塊 43歲菸槍罹鼻咽癌4期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
台中43歲黃先生長年有抽菸習慣,去年洗澡時,突然發現右側頸部有一腫塊,合併鼻涕血絲,就醫檢查確診為鼻咽癌第4期,經適當的前導性化學治療及後續合併化放療等療程,腫瘤獲控制未擴散,他誓言再也不抽菸。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連銘渝表示,鼻咽癌是亞洲人特有的癌症,如韓國男星金宇彬、馬來西亞羽球前世界球王李宗偉等,都是鼻咽癌患者。
根據國內最新統計,每年約有1600人左右發病,鼻咽癌佔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2位,一般而言,男女比例約3比1。
化療加放療 腫瘤獲控制
連銘渝指出,鼻咽癌好發年齡為40至50歲,甚至會有2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至於發生原因乃多重原因構成,如家族病史,包括:遺傳因子、EB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如小時候常食用醃漬食物或鹹魚、抽菸,或工作環境的空氣污染長期刺激等。
連銘渝強調,鼻咽癌細胞對放射線治療反應良好,第一、二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高達80%以上,而副作用或後遺症,也隨治療儀器及技術進步明顯減少。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報告,新診斷的鼻咽癌病例中,有60%以上就已是第三、四期,但針對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療同時合併化學治療,不但可增加存活率,也可降低如肝、肺、骨骼等遠端轉移的機率。
連銘渝表示,最新大型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適當的前導性化學治療,搭配後續同步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復發率,3年存活率高達9成,血球降低及噁心、嘔吐等副作用症狀,大多屬於可控制範圍,8成以上的患者都能完成前導性化學治療療程。
連銘渝提醒,鼻咽癌已非不可治癒的絕症,即使是局部晚期的患者,經過正規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後,病情能獲得控制。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