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肝病患瀉不止 糞便移植救命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
高雄長庚醫院完成台灣首例換肝病患接受糞便移植治療腹瀉案例,一名52歲肝臟移植7年的患者,長期服用抗排斥藥,導致免疫力下降,而感染困難梭狀桿菌,最近3個月持續腹瀉,平均一天水瀉6次,日前以大腸鏡移植健康者糞水,恢復正常腸道菌種生態,腹瀉才獲改善。
服抗排斥藥免疫力降 感染困難梭狀桿菌
高雄長庚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蔡明釗表示,台灣前年9月開放腸道微菌叢植入治療(簡稱糞便移植)特管辦法後,高雄長庚從去年10月至今,已完成5例成功個案,患者大多是慢性病長者,因長期或大量服用抗生素,造成腸道菌種生態失衡,上個月23日完成的案例,則是國內首例器官移植病人接受糞便移植的成功案例。
52歲李先生7年前在高雄長庚接受換肝手術,術後恢復正常生活與工作,並規律服用低劑量抗排斥藥物,最近3個月持續腹瀉,平均一天6次水瀉。經糞便細菌培養,證實為困難梭狀桿菌感染,雖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但情況並未改善。
經高長糞便移植團隊與肝臟移植團隊陳肇隆名譽院長討論後,決定利用糞便移植,醫師經由大腸鏡,將健康者的糞水移植到患者腸道內,恢復患者腸道內正常菌種生態,並緩解腹瀉症狀。
移植健康者糞水 恢復患者腸道菌種生態
蔡明釗指出,腸道環境平衡可保持人體日常生理功能,然而腸道環境可能因為癌症、手術、移植、慢性病及抗生素使用等原因導致失衡,並引發困難梭狀桿菌感染。
蔡明釗說,病患感染困難梭狀桿菌,導致腸道發炎,醫師使用更多抗生素治療,結果腸道環境更加惡化,患者長期為腹瀉所苦,痛苦不堪。
蔡明釗指出,高雄長庚完成的5例糞便移植,其糞便微菌叢皆由林口長庚提供,依法規捐贈者須接受完整健康檢查,捐贈的糞便都要在合格實驗室備置及儲存,希望這項糞便移植治療能造福更多病人。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