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按摩穴位 可改善「視茫茫」
文/邱伯恩
白內障或黃斑部病變並非老年人的疾病,只要眼睛過勞就會有風險。
日前一名22歲的年輕人因視野出現扭曲、變形症狀就醫,沒想到竟然是眼睛有中央黃斑部退化現象,讓他嚇一跳。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就描述了30多種眼睛疾病,像是「岐伯對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
促進眼部血液循環
中醫眼科強調藉由臟腑經絡的調理,讓身體回歸平衡,改善原本的正常功能,促進自我修復,並且搭配傳統針灸或新式雷射針灸刺激穴位改善視力,適用於乾眼患者、假性近視,甚至預防幼兒與青少年視力退化。
◎中醫按體質可以將眼睛系統疾病區分為2大類:
●過敏性結膜炎、眼淚分泌物多、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視網膜中央動靜脈阻塞、夜盲症、白內障,甚至濕性黃斑部病變等疾患,屬於因水液代謝、運化不佳,伴隨掌管眼睛的心、肝、腎的功能失調,影響眼睛的彩度、亮度、清晰度。
●飛蚊症、假性近視、白內障、乾性黃斑部病變、眼壓高、青光眼引起的視神經萎縮、視網膜病變等,主要與血虛及陰虛體質有關,陰血虧虛,無法送達五臟六腑,又因陰液不足,無法滋潤五臟六腑而導致,可以滋陰潤燥等方式治療。
在促進血液循環上,民眾平時可以按摩攢竹、魚腰、絲竹空等穴位,或醫師以雷射針灸穴位,以低能量雷射(0.1-0.5焦耳)對準穴位照射,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能促進粒線體合成,啟動內分泌調節,從而有助於提高效果。
此外,蛋黃、深綠色及深黃色蔬果(如胡蘿蔔、綠色花椰菜、玉米、南瓜等),都是保養眼睛的天然食材,民眾可以依體質屬性攝取,以達最好的保健之效。
(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