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痔瘡多年不敢說 7旬婦忍到貧血才就醫
文/佘冠旻
一名70歲的老太太到門診就醫時表示,排便時會「噴血」,但聽說手術治療後會很痛,因此即使噴血也寧願隱忍,直到出現嚴重貧血才就醫診治。在排除其他腸病後,確診是嚴重的內痔發作。
痔瘡是十分常見的疾病,但因發生在私密的肛門周邊,許多患者覺得尷尬,常都忍到嚴重疼痛才就醫。
門診手術可處理輕症內痔
經常久站、久坐、肥胖、便秘、孕婦或老年人等特定族群,因為肛門周遭黏膜下的血管和結締平滑組織局部循環較差,容易出現腫脹、充血,甚至是形成血栓,造成急性發炎疼痛。
目前治療痔瘡最有效的方式還是以手術為主,主要的治療目標是消除惱人的症狀,減少術後疼痛,以及縮短恢復期。
輕症內痔通常在門診就可施行橡皮筋結紮手術,手術不需住院,不影響日常生活,原理是藉由在內痔根部綁上橡皮阻斷血流,使痔瘡萎縮而自然脫落。
一般傳統手術切除方式可一次處理大範圍且復發低的優點,適用在痔瘡嚴重的患者身上,但是對組織破壞也大,術後恢復時間較長,平均約需10天靜養,最讓病患害怕的是術後排便疼痛的恐懼感。
隨醫療技術進步,目前臨床最新的組織凝集儀(Ligasure)的應用改良,解決了傳統手術大破壞的問題,由於可以減少傳統高溫電燒對組織的傷害,以及對腫脹的血管組織進行止血融合,能有效減少術中、術後的出血情形,改善術後的疼痛及縮短傷口的癒合期。
嚴重內痔併發脫垂 有自費新手術
另一方面,針對有的病患屬於嚴重內痔併發脫垂的症狀,現在國內也取經韓國引進改良式環形切除術,藉由縫合器將脫垂部位縫合至正常位置,而減少血流供應使痔瘡組織逐漸縮小,適合廣泛性內痔嚴重出血的病人,大大降低因傳統切除疤痕形成所致的疼痛及狹窄風險。但目前健保未將組織凝集儀和環形切除術涵蓋給付,患者需自費。
(作者為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