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哭鬧爭寵 繪本拉近親子情
文/周立偉、施益湋
5歲萱萱是家中老大,原本集三千寵愛於一身,但弟弟出生後,萱萱發現每當媽媽正在陪她玩,只要弟弟一哭,媽媽就會立刻飛奔到弟弟身旁,為了引起媽媽的注意,萱萱總以哭鬧的方式希望獲得關注,讓媽媽十分傷腦筋,透過繪本導讀及親子繪畫練習情緒表達,萱萱不再無端哭鬧,親子關係也變好了!
訓練認知功能 改善情緒障礙
受到少子化的影響,許多父母大多生1到2個孩子,尤其原本備受寵愛的老大,往往因新成員的到來,使得地位備受威脅,為了再次得到爸媽的關愛,行為上經常出現發脾氣、哭鬧等情況,造成親子關係不睦,其實情緒行為表達是高階認知功能的呈現,只要透過認知功能的訓練,就改善情緒障礙的問題。
其中,繪本就是很好的親子互動媒介,因其運用圖像、符號和豐富的色彩,亦具備重複性和故事文法的特性,可藉由反覆閱讀故事中的事件,幫助孩子了解其中的行動、事件和概念。
例如萱萱總以哭鬧表達意見,藉由「顏色妖怪」繪本,教孩子透過顏色認識情緒,藉由故事內容感受不同的情緒,進而學習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許多家長經常強迫孩子一定得坐著靜心閱讀,其實有些繪本具有立體感,建議家長可以跳脫傳統靜態的方式,透過有趣及動態的情境,增加親子間的互動和學習,也可以培養孩子認知功能中的定向感、注意力和記憶。
透過繪畫遊戲 練習情緒表達
因此,以繪本導讀為基礎,再加上親子繪畫遊戲,引導孩子以繪本中提到的顏色,透過繪畫練習情緒表達,對於提升親子關係具有正面效益。
教養其實是親子多階段、多層面、多領域的動態過程,以職能治療的觀點,親子繪畫能有效拉近親子的距離,不妨以繪本故事為主軸,加上創意元素,運用不同的工具,如湯匙或棉球取代畫筆,除了吸收繪本所傳達的內容外,也能發揮孩子無限的創造與想像力。
(作者分別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職能治療師)
網友回應